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儒术独尊后,在魏晋之际受到佛道冲击后,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宋明之时,理学、心学相继出现。材料反映出儒学
A.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B.不断自我调节的功能
C.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D.对各派均能兼容并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里,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会以书为伴,寻觅属于自己的安宁。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A.说明收藏书籍成为时人共识
B.凸显人的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C.说明男女平等的观念得到认可
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022-07-13更新 | 13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初,在对欧美社会认真考察后,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目标是不够的,他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这表明孙中山意识到
A.确定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的必要性B.工农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走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唯一选择D.资本主义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外,一些知识分子还对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信等社会行为进行了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直面现实的批判反思精神B.绝对肯定西方文明的价值
C.体现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D.促进近代政治格局多元化
6 .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图所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B.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古代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试论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近代西方主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大都传到了中国。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传入西方近代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造纸、印刷、农艺、饲养、医学、药物、数学、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诸工百艺,都引起了西方传教士浓厚的兴趣。他们不遗余力地翻译、评介这些浓缩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以滋补处于起步阶段的西方近代社会。儒家典籍和随后传至欧洲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派,热心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将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无神论或自然神论的有力武器。直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还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途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大力推崇中国儒家文化?
(3)综合以上内容,你从文明交流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0-08-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多样性和交融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是并存不悖的两种文明交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思想发展以救亡图存为主线。如何救亡图存?部分“先进中国人”积极探索新路,大体上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走自己的路的三个阶段,出现了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新文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等。

——周明学《高中历史讲义纲要》

材料二 17-18世纪由于欧洲社会转型对文化的需求,他们在文化发现中找到了中国文化,并引入欧洲,到18世纪形成“中国热”。这“中国热”是欧洲文化需要同中国文化特别是人文文化特点和先进性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结合,是欧洲文化创新之始;中国文化对欧洲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冉昌光《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问题: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基本历程。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条例: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前世不同教,何古可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下列观点与之相同的是
A.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