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1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教材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西方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叶氏家族曾在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分别编写过《叶氏族谱》,基本情形如下:1867年叶伯英编写了《叶氏族语》,并请当朝大学士倭仁(顽国派官僚,曾与洋务派论战)作序。倭仁盛赞叶氏家族蝙基族谱的行为,说这是重视了家族体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家族体制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正是家族体制的瓦解导致了蔓延各地的内乱。1906年叶善镕负责编写新的《叶氏族语)。他在前言中写到了自己这个年代的“民族主义”潮流,他对于时代的界定不是通过执政皇帝的年号,而是直称“二十世纪”。他详细叙述了自己留学日本十年的经历,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他描述日本到处是机械化的场景,令他充满激情,也充满疑。“何以故?”他反思,“此皆为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他对家族认识也从开始时认为家族主义不如国家主义,转变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现代家族观念,即家庭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国家团结的基石。

——周锡璃《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以“族谱与时代"为主题展开论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 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08-12更新 | 57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以后,西方的世界历史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以世界“主导者”自居,把扩张美化为“传播文化”,为世界发展历程勾画了一个“主导——传播模式”,即西方文化向世界播撒模式。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不是宣布世界历史走向越来越接近西方古典标准,就是声称世界的发展历程将是《福音书》的传播和兑现的过程。

但从20世纪末起,西方传统的世界观受到严重挑战。挑战来自于时代变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各领域的研究都不仅关注研究对象的孤立、静止状态,而且考察对象之间的“关系”,西方世界历史传统理论忽略不同地区、国家和文明之间“关联性”的缺陷凸显出来。

——据《探讨:如何在互动中建构世界历史》等改编


围绕材料,运用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见下: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05《工农兵联合起来》13(遵义城头霞光闪》17《会师歌》21《到敌人后方去》22《游击队歌》25《保卫黄河》


结合中国近代史,从上面歌曲名单中任选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须准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仁君,以救民于水火。而这种呼唤的表征便是“尊刘抑曹”。在仁政、民本思想的发展链条中,《三国演义》又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即上承先秦以来的行仁政,恤士民,民惟邦本,反对残民暴政思想,下启清初黄宗羲、王夫之乃至近代梁启超、康有为等人谴责视天下人为一人之产业的独裁暴君,批判封建专制、倡导民主、改良的思想。过去强调君为民设,要求“修己安人”,《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军阀混战,在民不堪命时,人们渴望解民倒悬之君。君之设不仅仅是“修己”而“安天下”,而是要于乱世之中给民以生息,老百姓期待着这样的君主出现。

——摘编自段庸生《<三国演义>与民本思想》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实史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成书于1772年,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编幕的。该书主要收集以往各类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有35000多册书,7.9万卷。其中经部包括书类、礼类、春秋类等十大类;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等十五大类;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农家类、天文算法类、医学类等十四大类;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词曲等五大类。法国《百科全书》是在狄德罗的主持下编撰的,1751-1772年共出版28卷。从涉及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宗教信仰、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提倡科学技术,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平等、思想自由。狄德罗在编撰过程中却遭遇了阻碍、迫害,甚至以“思想危险”的罪名被投入监狱,第1、2卷出版后,又被教会指责为“异端”。

——据郭伯恭《四库全书篆修考》等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至汉代在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同时期古代科技迅速发展,形成以数学、天文学、医药学和农学为主的科技体系。古代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儒学在同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宋代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与宋元科技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至清中期,开始转向衰落。这一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讨论,其中有些人把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归咎于儒学。笔者以为,不排除清代儒学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更应当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寻找原因,不能以儒学与科学的对立予以简单回答,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应当深入讨论弘扬儒学与科学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

——摘编自乐爱国《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的同步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儒学与科技”提出一个具体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03-01更新 | 34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明、革新和新技术的扩散——它们紧密相连,但概念是不同的。发明是指一项机械、化学或电学性质的专利创新,其本身并没有特别的经济意义。只有当它能被充分运用到经济发展当中,也就是当它成为一项革新时,它才表现出经济意义。……扩散是指一项革新在一个既定行业内、行业之间、跨国际之间的传播。

——摘自龙多·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02-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永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