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吴虞称赞鲁迅的《狂人日记》:“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与仁义道德的表面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鲁迅在这里抨击的对象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礼教道德
C.愚昧迷信思想
D.传统文言文体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果《巴黎圣母院》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贝多芬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雨果和贝多芬作品的共同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雨果追悼的文学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文学家作品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
(3)试结合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发展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2019-02-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材料反映了
A.文艺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
B.艺术创作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C.文艺的发展应当坚持“双百”方针
D.文艺创作必须贯通古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这一理论掀起了物理学革命,它否认了以太的存在,认为“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像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奠定了研制蒸汽机的理论基础
D.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2019-02-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的某篇文章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该文章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2019-02-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23年有人对孙中山言:“陈独秀的共产党有利用我党之阴谋,借国民党之躯壳,注入共产党之灵魂。”孙中山对此批示:“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认识到俄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C.准备采用苏维埃制度
D.确定了日后国民大革命的战略方针
2019-02-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初时每期只售4000份,最多时销量达17000份。清末学者裘廷梁先生曾对该报在无锡的读者进行估计:“士约二百分之九,商约四五千分之一,农工绝焉。推之沿海各行省,度不甚相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兴办洋务在甲午战后仍是时尚
B.维新思想的传播范围有限
C.《时务报》主要在江浙一带发行
D.维新变法的开展阻力重重
2019-02-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梁启超曾说:“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疆吏李鸿章、张之洞辈,亦稍稍和之。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举国以为至言。”这表明甲午战争后
A.顽固势力在中国消失殆尽
B.维新变法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向西方学习成为大势所趋
D.洋务派维新派完全达成共识
10 . 清政府某官员曾谈到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下列言论与该官员明显不一致的是
A.“然泰西之法,只可行之泰西诸国,若用于中国,则是乱天下之道。”
B.“中国士大夫侈谈富强,敢鄙我孔孟诚不知是何居心。”
C.“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D.“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稍有人心,异不肯就,而又群焉趋之。”
2019-02-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