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鸦片战役”以后,志士扼腕切齿,引为大辱奇戚,思所以自湔拔,经世致用观念之复活,炎炎不可以抑。又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逐渐输入,始则工艺,次则政制。由此可知,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主要是由于
A.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B.经世致用思想的产生
C.西方国家侵略的冲击
D.清廷海禁政策的废除
2019-02-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星际穿越》是一部美国原创科幻冒险电影,它讲述在不远的未来,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面临着无法生存的威胁。科学家们想通过虫洞到更遥远的外太空寻找延续生命希望的机会。该片2014年在全球上映,获得了6.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这说明电影艺术
A.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B.需要借助高科技制作手段
C.渗透了美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D.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创作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下列人物及其言论,体现这一创作原则的是
A.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雪莱:“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C.毕加索:“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的来画的”
D.库尔贝:“我要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
4 . “这些艺术家们都一致赞同‘废除表象的统治’。绘画作品不再描绘日常世界可认识的物体,而是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来表达美。”与上述绘画风格最契合的作品是
A.《马拉之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2019-02-1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它鄙弃新古典形式上的稳定,鄙弃教条式的理性,相信真诚的内在激情可以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最大潜能,也可以激发人类最高贵的情操。”下列作品中体现了这一创作理念的是
A.《等待戈多》
B.《人间喜剧》
C.《巴黎圣母院》
D.《战争与和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英伦两月,细察其政俗,惟父子之亲穷女之别全未之讲,自贵至贱皆然。此外则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应之事……我清乾隆以前,遐荒效顺,重洋慕化(万邦来朝,钦慕中国文化)……今英国知仁义之本,以臻富强,未始非由久入中国,得闻圣教所致。”

——刘锡鸿《英轺私记》(1876年)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1875年)

材料二   “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泰西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王韬《强园文录外编》

1914年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才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

孙中山认为“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古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刘锡鸿和郭嵩焘对于西方“富强”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王韬和孙中山关于“民权”思想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过程。
2019-02-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两个时期的留学教育
A.改变了旧有的制度
B.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
C.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D.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2019-02-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本题及29题两题,理科班同学请选做28题,文科班同学请任选一题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教育是其重要内容。洋务派举办的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开启了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历程。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有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等。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人士在办学实践中认识到,要全面学习西方,就必须选募学生出洋肄业西学。于是,以1872年容间等人率领幼童赴美留学为肇始,开启了公费留学教育的历史。

——摘编自李晶晶《洋务运动与教育体制改革》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办小学和中学,并开办了工农速成中学和工人夜校,大力度地推行识字教育。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负责统编和出版全国中小学教材,此后不久,中小学开始推行苏联“一纲一本”的模式。高校至1953年完成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调整后,综合大学主要设文理两类系科,其他分设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外语、艺术、体育等专门学院。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

——摘编自《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关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期间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教育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认识。
2019-02-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4年,太原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自宣统三年逆首孙文倡行革命扰乱中华,逆臣袁世凯趁势与贼共和,逼君退位……嗟乎,逆臣篡位,业经三年,我皇上退居深宫不知何日方能复辟?”而有相近思想的人在当时不在少数。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普遍支持
C.君主立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
D.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影响有限
10 . 林则徐认为“天朝声威”可以“摄服夷人”,“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他初到广州,看到西方军队,认为“夷兵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由此可知,此时的林则徐
A.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认识有别于夷夏观念
C.掌握了克制西方的利器
D.对西方认识存在偏差
2019-02-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