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9 道试题
1 .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021-01-19更新 | 165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梁启超在《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列举先秦时期武勇精神的典型70余例,要我同胞扬古人自强遗风以兴国强民。孙中山指出:"夫将欲图国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江泽民在1997年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干秋”。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体现了
A.传承性和竞技性B.时代性和人民性C.人民性和竞技性D.娱乐性和传承性
3 . 某学者认为:“他们宣布摒弃教会与圣经的统治权,却暴露了自己对自然与理性之权威的迷信,他们硬毁了天堂却期盼一个完美人类未来。”材料中的“完美人类未来”是指
A.开启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先河B.打破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2021-01-16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得到传播B.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D.工业革命改善生活
2021-01-16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

——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
6 .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反映出
A.时人主张推行全盘西化B.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变化
C.救亡图存压倒思想启蒙D.时人对民族复兴的不懈求索
2021-01-15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对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A.强调自身的领悟与修习B.心学否定排斥佛道思想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传统儒学权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全盛期的苏格拉底对比例的看法却不是基于事物固有的尺寸大小,面是着眼于事物与人的目的是否相符,符合则是美的。美学现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否定神的权威B.人文精神的觉醒C.出现学术争鸣D.自然科学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  )
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D.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10 .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思考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
2021-01-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