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连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转换。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路德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根据材料三,归纳启蒙运动对自由追求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是近代第一部国人所译的外国史地学著作。编译时,林则徐有意地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一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遵从了中国人以“天朝上国”为世界中心的习惯。他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从《四洲志》可以看出林则徐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而缺乏对于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这样“开眼看世界”的后果只能是空想出一个自己认知框架内的西方世界,而完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西方人的政治体制乃至于思维方式。通过林则徐在鸦片版争中的表现,也能看到这种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摘编自李昊洋《从〈四洲志〉看林则徐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与影响》

材料二   1874年冲正修编纂出版《支那地志略》,开创了近代日本编纂中国地志之始。该书吸收西方人有关中国的记录和研究成果,诸如经纬度的利用,新式地理词汇的使用等。该书作为当时日本人的学习教材,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读本。此后,日本人通过收集情报,来华实地踏查,翻译中国和西方人著作,编纂地志研究和认识中国。1880年高田义甫编纂有《清国地理小志》,1882年岸田吟香编有《清国地志》,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利用在华调查资料编有《支那地志》,1893年安东不二雄编有《支那帝国地志》,至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达到一个高峰,也标志日本研究中国到达一个小高潮。

——摘编自郭墨寒《冲正修编纂〈支那地志略〉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的特点,并说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概括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189510月,陈宝箴就任湖南巡抚,随即在当地设立矿务总局,开始兴办矿务。他还与地方绅士合作开办了几家近代工厂。翰林院编修江标任湖南学政后,改革长沙校经书院,以新学教导学生。18974月,江标创办《湘学报》,主要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及自然科学知识。1897年下半年,具有民权思想的黄遵宪出仕湖南,推荐梁启超到湖南讲学。稍后湘籍人士谭嗣同也回到家乡。一时之间,维新人士云集湖南。

1897年10月,时务学堂创立,开启全省新式学堂创办之风。1898年1月,带有救亡性质的南学会成立。同年3月,谭嗣同、唐才常集资的《湘报》创立,内中多有宣传维新变法、民权之说。当时湖南还设立了课吏馆、保卫局、武备学堂,维新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王栻《维新运动》


(1)据材料概括湖南维新运动中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维新运动兴盛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