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物理班)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新实现统一的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读书识字的人增多、单靠抄书、手写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书本的需要,特别是在唐朝,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更多的人读书。读书人对工具书、各种教材的参考读物的需要,使得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也刺激了印刷术的发展、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高峰。佛教的迅速传播使得佛经和佛画的需求量激增、手抄复制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雕版印刷术才能得到发展。

材料二   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盛行的同时又出现了活字印刷,师生们不必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抄写各种书籍、而是将主要精力与时间用于教书和学习上,这为宋代书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在宋代、成书于汉唐年间的10部数学著作《算经十书》以及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因北宋雕版印刷术极为发达,而刊行全国。唐宋以后,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不断加强、印本书也随之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出口对象有朝鲜丰岛、日本、越南等,因此在汉字文化图的国家中,1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印刷品贸易的国际市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颖《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演变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雕版印刷术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以后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影响。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开始大量涉猎西学书籍,接受了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自是大讲西学”。他借用西学重新评估传统文化,指出纲常名教已不是治国平天下的灵丹妙药。他强调要想逃脱亡国灭种之厄运,变法图强是唯一出路。然“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中国“坐受凌辱”盖因“泰西户口少而才智之民多,吾户口多而才智之民少故也”。为此,他建议朝廷大力创办新式学校,把西学引入其中作为主要课程,同时急派学生赴美日等国留学,学哲学,化,电、商、矿等科。康有为的西学思想有不少真知灼见,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可借鉴之处。

——摘编自中松欣《康有为与西学》


概括材料中作者对康有为的西学思想所作的结论,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结论加以评述。(要求:态度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这一传统与儒家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三者关系的理论有密切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认为人的管理能力、教育能力首先是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一个人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齐家(包括教育子女);只有通过齐家,才能提高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进而妥善处理与社会其他人员的关系,具备治国能力。治家教子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儒家还认为人的道德素质首先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只有在家庭中受到正确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素质,才能成为社会的好成员。正如孔子所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摘编自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

材料二   202110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既充分尊重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自主性,也有效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在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家庭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各方面合力,对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具有格外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边玉芳《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家教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儒家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家事”上升为新时代“国事”的重大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材料一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缤、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西周礼制还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男女未成年不得成婚。《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完成六礼后,婚姻关系才算成立。

材料二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材料三   唐代,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开化,社会理念开放,以及受到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唐代的礼俗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变化。例如:离婚比较自由;妇女地位较高。在婚姻成立上,《唐律疏议·户婚》记载“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说明“媒约”的介绍是唐代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唐律首次提出了同姓不婚、亲属不婚、良贱禁婚以及宗教民族等一系列结婚的禁止性条件。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婚姻制度和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结合所学分析汉代婚姻制度注重“引礼入法”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概括唐朝时期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周易》(春秋)

“自强不息”本意是以天道明人事,强谓“天人合一”。在先秦,“自强不息”通常被诠释成个人处世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思想品格,凸显了西周以未“人文精神的悦动”,凸显了从敬重天命到关注人事的历史转变,深刻影响了后世对“自强不息”的诠释。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和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   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再盲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创造性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在抗日战争时期,克服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新投降主义,抵制了苏联民族利己主义,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三,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顶住苏联的压力,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了全中国。

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第六,在对外关系中始终把独立自主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根据形势的变化选择适时的外交政策。

第七,在国际共运中,正确处理党与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独立的道路。

——摘编自王庭科主编《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诠释“自强不息”的人文价值。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的背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内涵。
(4)结合材料,谈谈在治学上如何践行“自强”或“自主”理念。
2022-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实功是明代东海通州人,是我国古代著名外科专家。他在1617年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列症最详,论治最精”,主张内服与外治并重,享誉海内外。陈实功把医术作为“仁术”,提倡从医律己的道德规范。陈实功擅长养生强身,防患于未然。他强调人要控制七情六欲:“七情六欲者盗人元气之贼,人能疏于此者无不多安多寿,人若亲于此者无不有损有伤。”陈实功重视日常调理:“凡人无病时,不善调理而致生百病,况既病之后,若不加调摄,百病岂能愈乎?”在陈实功看来,“德为福寿之本”,讲究养生,还必须注重道德修养。陈实功还根据肠胃弱、消化不良等症,用八味中药加糯米、白糖配制而成糕状食品,也称为“八珍糕”。

陈实功的八珍糕出现后,我国的传统饮食中以八珍命名的食品就屡见不鲜:八珍鸡、八珍鸭、八珍豆腐等,从中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食疗食养文化。

——摘编自泽峰《陈实功与八珍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实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实功医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

地域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北京山西
人数267247158743634
地域广东山东上海湖北江西四川
人数261712998
地域河北河南陕西湖南辽宁贵州
人数654433

——据《中国出版史游代卷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图书馆和出版总署编译局所藏1867年以翻译著作共有6686种,但“五四”以前翻译的图书所。1958年台北所谓“中央图书馆”编纂的《近百年来中译西书目录》,收录译自西文的书5047种,它受政治立场的影响,对许多存在偏见,导致了很多漏收,日本人实藤惠秀《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年至1979110年间的翻译著作5765种(次),与台北目录的5047种完全不重复,出版总署编译局所收录的译作有大量是上述两个目录都没有,例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俄国民主主义,苏联著作等。而上述三个目录都不包含《东西学书录》(1899年,收录西、日文译作537种)、《译书经眼录》(1394年,在《东西学书录》基础上增加530余种)等所收录的译著。

——整理自《中国出版通史代卷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藏书家分布的地域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1867~1979年间中国翻译外书数量进行粗略估计,并分析各书目收录不全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51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9年,在成都主办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于敏临危受命,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到氢弹理论研究。此时新中国的氢弹研究“一篇空白”,在1965年于敏找到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根据国家需要,于敏相继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1986年起草《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将我国核试验推进到实验室模拟水平,真正稳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19年,于敏获“共和国勋章”称号。

——摘编自《于敏:献身于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核事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敏取得成功的原因。
10 .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8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

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

20032019

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