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生活的亚洲,孕育过古老的人类文明,近代曾经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近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国家逐步走上了民族独立、振兴,经济繁荣、发展的道路。


(1)19世纪上半期,亚洲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侵略的革命风暴,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举出将这场运动推向顶点的重要事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经济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新特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3)二战后,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获得了民族独立。这一时期亚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4)读如图,指出20世纪50至8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哪些地区?促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请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在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
2021-0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85年有官员上书说:“设立上下议院,凡练兵筹饷各举,使斯民身居局中,悉其原委,而后兵可增,而不以为抽丁;饷可增,而不以为重敛。”清廷回复:“外洋以商务为重,上下均得其利,与中国政体迥殊,若仿其议院之制,无论扰乱政治之大患……其事断不能行,拟毋庸议”。分析以上材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要素内容
A上书人身份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B上书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清政府态度固守传统君主专制制度
D该事件背景维新变法走向政治实践
A.AB.BC.CD.D
4 .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杰出人物,他们的活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梭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等级

名称

资格

权利

第一等级500斗级地产收入在500斗以上的公民可担任高级官职,执政官从这一等级挑选
第二等级骑士级地产收入在300—500斗之间的公民可担任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双牛级地产收入在200—300斗之间的公民可担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雇工级地产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只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和选举权,以及充任民众法庭审判员的被选举权

(1)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位平民领袖,他将国家引上了民主的轨道。依据上表信息,结合所学分析梭伦改革的中庸原则。

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为什么“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020-05-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国1861年改革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共同点有
①都在战争失利的背景下开始   ②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都没有触动君主专制政体   ④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020-04-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欲强国必须强民,欲强民必须强体”、“惟其以尚武之精神”,加强军队将士身体锻炼。1902年,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遵循“仿洋改制”,“德、智、体”三育并重,主张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体育,将体育普及于全体国民、服务于全体国民,积极倡导妇女不缠足运动,加强女子体育从而实现中国“人种”的改良。

——摘编自《康有为体育思想考析》

材料二   苏区到处都在进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运动……陕甘宁边区通过实行三三制、精兵简政、土地改革、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根据地建设……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制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两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的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的体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体育运动的性质并说明盛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仿照以上问题,补充设计一个思考题。
7 . 城市是历史和文化的中心舞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橘(大车上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车前驾牲口的直木)接轸(车厢底部后面的横木)。

——张衡《西京赋》

汉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专门设立的“九市”。南方产的象牙、翡翠、黄金等物品,北运到长安销售;产于中原的丝绸、漆器、铁器等也运到这里买卖;而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各种奇禽异兽,经过丝绸之路输送到这里进行交易。


(1)依据材料概述,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汉代长安城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陵百王而独高。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请说明上述材料所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这一事件对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历史贡献?

清代北京城市布局严整。一般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格局是前堂后寝。前堂平日延接宾客,年节祀神祭祖;后寝为家长的寝室。两厢为子女的居室。封建大家庭,儿子早婚,多不分居,讲求五世同堂。家长主持家庭大政,资产管理、经理收支、儿女婚事、亲友往来等。家庭里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家法。家长的话,就是这个家庭的法律。家庭内部纠纷,由家长裁夺。

——阎崇年《中国古都北京》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与孔子的哪项思想主张相符?并阐述孔子及儒家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020-05-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1)汉代王充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有着怎样的意义。并指出商鞅变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522年《新约全书》的德文版在德国出版。1534年,整本德文版《圣经》出版。德语《圣经》是宗教改革运动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教义的源泉,而且是统一德国语言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主要动力。

——杨平《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马丁·路德翻译德文版《圣经》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德文版《圣经》的流传对德国的宗教、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在经济上,它完成了在帝国主义鼎盛时期成为经历工业革命的唯一的非西方国家的奇迹。

似乎无可置疑的是,日本人对文化的独特性的强烈意识,对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的传统,军人光荣感和勇猛的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不畏牺牲的政治文化,加强了日本为战略上的安全和获得市场及原料而扩张为“大东亚”圈这一目标的动力。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奇迹”?材料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日本明治维新有怎样的历史局限性?
2020-08-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

材料一   战国时期,封建的君臣关系趋向瓦解,封建等级制日益败坏……礼崩乐坏,下克上,公室衰而私门强大,一些国家的卿大夫逐渐取得了国君的地位……中国的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文化异彩纷呈,群星璀璨,人才济济。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秦孝公三年,商鞅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显然,这里是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孝公十二年再次颁布《分户令》,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均属违法行为。通过《分户令》,商鞅把大家庭析分到最小限度。通过析分民户,—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韩非子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贾谊(汉初文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司马迁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战国时期政治、文化领域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商鞅变法推行《分户令》的意义。除《分户令》外,商鞅变法在经济领域还有哪些措施?
(3)指出材料三中四人评价商鞅变法的角度,并简析四人如此评价的主要原因。
10 . 公元386年北魏建立,后统一北方,公元534年灭亡,历148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颁布均田令起到了推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又推行三长制,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在十六国时期,因为民族对立和经济、基层管理体系遭到破坏,各政权的统治很难持久,但北魏时期开始转变。请依据材料一,分析北魏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统一的原因。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0-04-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