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对“开阡陌”的记载比较有影响力的两种观点。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东汉)班固、(唐)杜佑、(唐)白居易等“开”为“开置”,“阡陌”为田间的道路,持此论者普遍认为商鞅变法创立了阡陌
(西汉)司马迁、(南宋)朱熹等“开”为“开辟”",有破坏划削之意,“阡陌”代指夏商西周的井田制度,持此论者多认为“开阡陌”是由于当时道路沟洫占地太多,必须划削为耕地

——整理自徐喜辰《“开阡陌”辨析》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开阡陌”的认识。(要求:赞成材料中的解释或另有解释均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戊戌变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身上,突出其历史贡献和思想启蒙作用,但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同样积极参与改革,更为广泛的官僚群体,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七月间,中央官员通过对《校邠庐抗议》的签议,展开了一场关于改革的大讨论。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在官制改革中,焦点是裁减冗员和吏胥专权的问题,官员们普遍主张裁减中央和地方一些不合理的机构;在吏胥问题上主张简明则例,寻求可以替代吏胥的人选等……此外,官员主张大力发展制科取士,如推广荐举和经济特科等。在洋务改革问题.上,他们主张适当引进一些西方政治思想,不再拘泥于中体西用的学说……

——摘编自常小龙《清廷关于戊戌改革大讨论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中中央官员提议改革官僚机构的原因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3 . 王安石指出:“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基于此,他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推行青苗法B.设军器监C.推行保甲法D.整顿太学
2021-10-15更新 | 33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理科)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 .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的实质是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长期并存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2021-10-13更新 | 1686次组卷 | 5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多数被废止主要原因都是
A.遭到官僚地主的激烈抵制B.加重了社会各阶层的负担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2021-10-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了。据明末学者朱国桢的统计,有唐一代需财政负担的官员总数最多时约为18万人。

唐朝的官员按官职高低都可以领到一份“职份田”,此外还有永业田,即便是八品或九品的小官,也有永业田二顷。此外,还可以领到一份年薪。即便是养那几百个官员,李世民竟还舍不得由财政出钱,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公廨钱制度”,就是对富豪家庭定向征收一笔“特别财产税”,以此养官。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解决“吏政之患”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初采取的这些措施。
2021-10-03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悉,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10 . 有学者指出,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反映出
A.孝文帝改革亡废除了汉族的旧俗B.胡服禁令遭到了各族的反对
C.民族融合是孝文帝改革的前提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