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31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554次组卷 | 9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为日本明治政府国营企业转让的部分数据,明治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国营企业投资出售收购企业
长崎造船厂六十二万日元九万一千日元五十年分期付款三菱
兵库造船厂五十九万日元五万九千日元五十年分期付款川崎
品种玻璃工厂十八万九千日元从第六年起五十年分期支付西村
深种水泥工厂九万三千日元六万一千日元二十五年分期支付浅野
阿仁铜矿一百六十万日元二十五万日元从第六年起十年分期支付古河

A.加强中央的权力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推进资本原始积累D.强化大财阀的势力
2022-04-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线上教学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A.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D.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6 . 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奖励军功B.废井田开阡陌C.推行县制D.什伍连坐制
2022-03-16更新 | 505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婚总数的65.6%,仅北魏一朝的民族通婚就有121起,这其中又以鲜卑与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C.民族政权和平更迭D.门阀制度趋于消亡
8 .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022-03-09更新 | 1079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大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写《王安石传》,王安石从此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的文学造诣精湛B.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C.王安石对后世影响深远D.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10 . 如表所示是海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发展的相关论述(部分)。由此可知,两人强调的中国发展经验是
1墨尔本大学经济系教授郜若素,在专著《中国40年的改革与发展:1978—2018》一书中指出,中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是“奇迹”,中国在不断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政策调整
2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说:“对于世界各国的发展,并不存在万能的个案。对美国,对拉丁美洲,对非洲,对中国,对欧盟,都是如此。"高度肯定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自身发展政策的做法
A.坚守社会体制,谋求发展B.立足实际国情,统筹规划
C.以苏为鉴,重视经济建设D.稳定秩序,激发地方活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