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8173次组卷 | 8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史前时期,丧葬中的祖先崇拜主要是强化血缘关系;商周则是维系宗族秩序、统治秩序、伦理秩序。秦汉继承了这种崇拜,祖先总体上成为最流行的信仰对象,加入了“三纲五常”道德观念,丧葬礼仪被系统化、制度化,从此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同时,“天”是终极的境界、至上的神祇,盘古神话成为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共同拥有的民族神话和维持认同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秦汉民间信仰文化认同功能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及以前中国民间信仰形成的影响因素,并说明秦汉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明末清初,“中国民间信仰问题”在东西方文化首次深层碰撞中被西方传教士提了出来,他们是全盘否定中国民间信仰的始作俑者,把其一概看成“迷信”;“迷信、愚昧、落后”的大帽子全都扣在千千万万民间信仰的老百姓头上。这种“西方成见”,盛行于民国近现代思想界,充满了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意识形态批判倾向。近年来,我国学者策略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义,为民间信仰“去污名化”。

——摘编自《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若干思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民间信仰被中国近现代全盘否定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20 世纪,“南洋地区”即东南亚华人社会里,大量源自中国故乡的民间信仰形态现已成为表达与强化“华族”(华裔)认同的主要载体,以及促进所在地文化对话的重要媒介。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妈祖信仰扮演了重要角色,妈祖被诗意地称为“海峡和平女神”。

——《信仰复兴与信仰自觉一一中国民间信仰的新世纪观察》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我国学者为中国民间信仰“去污名化”的重要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古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削弱相权,请予以描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的这一改革有何作用?
4 . 监察制度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制度,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两汉时期,朝廷设立各级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监察机构开始独立于行政系统。监察官员的品级比相应行政官员的级别低,但职权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为从三品,但其监察范围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级官员。唐朝以来,各朝推行“检举、控告、采访调查、深入部门定期检查、重大政治活动亲临现场督察以及考课督察结合”等方式,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宋代设立监司、监州,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清朝不仅在全国设十五道监察御史,还规定都御史统辖省按察使。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国要有国法。”1982年,全国90%左右的县团级以上党委建立了纪检机构,国务院各部委都基本设立了纪检组织。是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批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1986年,国家监察部成立后,各级地方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迅速建立起来。

——摘编自谢撼澜、谢卓芝《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进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监督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0-0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都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都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条件。
(3)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4)综合材料二、三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6 .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西汉建立不久,异性王被一一铲除,通行弟子被分封到各地,与此同时全国还要约15个郡的土地归中央直接管理。郡国并行制成为汉初基本政治制度,然而到文景时期,同姓王势力坐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景帝武帝等采取以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同诸侯王开展了一系列斗争。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贼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电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示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以后军机大臣承指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及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2018-08-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1689—1755)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钱乘旦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列举清朝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论证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的过程以及雅典要求“政治自由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近代中国(1840—1919年)复制西方民主的事例,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特殊的民主”的主要形式。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核,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03-22更新 | 694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