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发展大事记”

时间科举制大事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主持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
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考试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实行封弥(糊名)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方北方分卷考试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材料三   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2021-03-1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有关夏朝工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中国历代帝工》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407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门枣产 于甘肃玉门一带。西汉时,上林苑中有来自各地进献的名果异树,就包括玉门枣。人们在将枣作为果品或作为果腹食粮之余,已经发现了它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录262药方,其中40方用到大枣、枣膏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将枣的功用定位为“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汉代人将枣视为仙人所食之物,也曾将玉门枣与“西王母枣”并列关联,透露出汉代社会意识所见信仰世界中有关神仙饮食生活的相关信息。

——摘编自王子今《“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

材料二   哈密瓜属于中亚厚皮甜瓜种系。秦汉以来的文献中已有记载,至迟可追溯到《后汉书》。据记载,它主要分布在甘肃西部及新疆地区,曾一度东达河西走廊中部,但移种内地多因环境,生长不良。它长期被视为珍品,价颇贵。清康熙年间,哈密地方首领开始向清廷贡瓜,遂名哈密瓜。随着新疆政局日益稳定,各族深入交流,贡瓜成为年例。每年来自新疆的进贡队伍浩浩荡荡,社会影响显著,既激发了内地民众对哈密瓜的强烈兴趣,使其受到广泛欢迎,也促进了新疆当地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杰《论我国古代瓜业的历史发展》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人眼中枣的价值。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种植、利用哈密瓜的特点与影响。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地得以认识、了解玉门枣与哈密瓜等西域农产品的原因。
4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bi)亡人(逃离原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以滴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北逐戎狄。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宇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成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西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四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契丹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的措施,并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5 . 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记》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几类?并说明西周实行这个制度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什么制度?并说明这个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2020-12-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有何关系?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29更新 | 256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据材料概括唐宋科举制发展成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科举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的贵族分王室、诸侯、卿大夫、士等等级。春秋时期,从各个阶层中游离出来的贵族、平民渐渐合流于士的阶层,他们熟知礼乐文化,著书立说,聚徒讲学。东汉时期,儒生从政后,为应时兵刑伐谷而“通法律政事”“习文法史事”。而由法律起家的文吏,开始转习经术。两汉四百年间儒生与文吏充满矛盾,最终是“吏服训雅,儒通文法”。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这种选官方式尽管不尽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

——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士”作为社会阶层,在春秋、东汉两个历史时期社会角色的变化,并用材料中的现象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它“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泰国的崛起是制度的胜利。《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山堙谷,直通之”《史记》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河南地”,“发诸尝适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但秦朝仅经历“两帝一王”的短短14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陈忠海《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的统一与速亡》

材料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的原因,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相关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上确立了以王为核心的王权统治。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度为主体,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政权机构,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垄断着各种官职。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诸侯由王册命,诸侯国的官由诸侯任命,实行的是阶级性、等级性非常明确的世官制。两汉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根据对策成绩高、低分别授官。这种选官方式尽管不尽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

——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它“相比世官制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
2020-10-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