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体现礼乐制度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2 .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柄国,权震主。申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耄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谇四起”。这实际上说明明代内阁
A.始终是皇帝的附属机构B.对皇权形成了巨大威胁
C.辅政的功能得到了体现D.权力因首辅而不断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021-04-02更新 | 226次组卷 | 48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立于宗庙的先王神主,称之为“示”。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维护着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内外服制度C.禅让制D.宗法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五花判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C.加大了分化相权力度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2020-11-26更新 | 1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前者贵族政治后者官僚政治
C.二者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二者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2020-11-14更新 | 171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
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
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

A.保留了分封制的痕迹B.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C.已有对相权制约意识D.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2020-10-22更新 | 314次组卷 | 56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的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
A.废除分封制度B.建立郡县制度
C.统一文字货币D.开创统一格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