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元明清时期,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以进行间接统治。明清时尤其雍正时期,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改派流官(一定任期后流动)前去治理。“改土归流”的出现
A.破坏了民族融合的大好局面
B.实现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
C.维持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D.提高了地方行政事务的效率
2 .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3 .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B.推恩令
C.夺取王侯的爵位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2020-09-04更新 | 1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管理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别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政府的结构和功能日益复杂,政府工作人员大量增加,在旧式的官僚集团中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文官。为了对文官这一特殊及特区进行管理,西方各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对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作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目的在于选贤任能,提高行政效率。这就是现代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

在西方封建专制下,文官的行政行为如果超出法律授权范围或违反法律规定,便是违法渎职,要受到司法制裁。同时。文官对国家、对人民、对上级、对部属都有法定关系。他的职位、地位、待遇依法受到保障,非因违法失职不受免职、停职等处分。实行功绩制,(Meritsystem)这是现代文官制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为反对封建特权、个人赡徇制和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实现担任公职“机会均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功绩制体现了“任人唯贤”和“奖优罚劣”。它包括两方面: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论功行赏。在西方封建专制、个人赡徇和政党分肥制下,官吏、官员的任用、升黜、赏罚往往根据君主、政权机关的首脑或政党领袖个人的好恶,即不重视业务能力,对业务能力也没有什么客观的衡量标准。功绩制则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确定的业务能力和其它工作素质,决定文官的录用、升降和奖惩。用人重知识化、专业化,除美国外,现在西方各国一般都规定相应的学历作为一定职级文官考试录用的条件。美国虽对学历无明确规定,但在考试时,也极注意检验应试者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政党分肥制倡导者的“政府工作平凡简单,任何人皆可胜任”的理论,是现代文官制度所彻底否定的。……现代文官制度则规定“政治中立”,实行职务常任。西方各国都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某些政治活动,不得担任选举公职(要担任,就要辞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等,并规定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随内阁而进退”,保证文官的职位、去留、待遇、前程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

现代西方文官制度不同于西方封建官吏制度及早期个人赡徇制和政党分肥制的这些特点,是随着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人民长期民主斗争及几次重大的官员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目前仍有些弊端,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府和文官都不能完全避免违反制度的现象,但这一制度的确立毕竟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其中有很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对现代社会化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政府的人事管理是普遍适用的。在我国目前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大有借鉴的必要。

——摘编《论西方文官制度特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
2020-09-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9次组卷 | 110卷引用: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时期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2020-07-11更新 | 9456次组卷 | 9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020-07-09更新 | 12844次组卷 | 13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绿然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家法族规中多有教导族众生活态度及治家处世的规定,如忠君国、孝父母、敬师长、息争讼、戒赌博、诘盗贼等。这表明
A.民间力量干预国家统治B.儒家伦理占据主导地位
C.宗族观念利于社会治理D.社会活动依赖血缘关系
2020-07-03更新 | 495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
2020-07-01更新 | 500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贵族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国家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这反映了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B.西周贵族破坏礼制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D.政治观念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