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
A.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
C.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
3 . 夏商君主依据当时的“天命说”,宣称自己得天命。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天对于任何部族都是公平的;周朝建立后,周公又提出周的先祖们长期得到天的信任,因而能配命于天。这反映出
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逐步分离
B.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
C.周朝继承了商代的中央政治体制
D.宗法制确保了周朝王权继承的稳定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2020-01-02更新 | 199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カ所能专制。入仕得官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高,“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吾人反治国史,见中国有君主,无立宪,以谓是必“君主专制”。何以必削足适履,谓人类历史演变,万逃不出西洋学者此等分类之外?然则中国社会,自秦以下,其进步何在?曰:亦在于经济地域之逐渐扩大,文化传播之逐次普及与夫政治机会之逐渐平等而已。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针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不能照抄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D.元代的一省制
2020-01-01更新 | 79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中后期,某些地方的士绅力图通过自我治理的方式,取代僵化无力的“保甲制”,维护地方的稳定与繁荣。内阁也出现了权力“宰相化”的要求。这可以说明,当时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官场腐败威胁长治久安
C.地方出现分离倾向D.国家治理机制需要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别头

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誊录

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参考人员多B.考试规程渐趋严密
C.选拔方式多样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2019-12-22更新 | 29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9年江苏扬州高邮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2019-12-20更新 | 280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零班、培优、补习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