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5 道试题
1 . 据《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由此推断蓟之诸侯属于
A.姬姓子弟
B.有功之臣
C.先代贵族
D.商朝贵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
2015-02-04更新 | 5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能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
B.商
C.周
D.秦
5 . 西周时大行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
A.功臣
B.归顺殷商旧族
C.姬姓亲族
D.夏商王后裔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后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2013-10-23更新 | 6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2-13高一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鼎在中国古代有多重功能和多种含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权象征的是
A.三足鼎立B.鼎力相助C.钟鸣鼎食D.问鼎中原
2013-01-05更新 | 9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2-13高一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8 .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四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3-01-05更新 | 5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          
子女称谓生统母身份
A大姐(25岁)妻(正室)
B三哥(15岁)妻(正室)
C大哥(24岁)大妾
D二哥(22岁)小妾

A.AB.BC.CD.D
10 . 商朝的甲骨文资料不能反映当时的 (  )
A.信仰系统B.礼乐文化C.制度文化D.经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