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杞国国君杞桓公朝鲁,《春秋》记载这件事为“杞子来朝”。杞桓公为夏氏之后,按其封爵应称侯,因其“用夷礼”,故被称为“杞子”。这个记载表明当时
A.杞国国君并非华夏族后裔B.文化认同影响政治认同
C.华夷有别的观念尚未形成D.宗法秩序得到显著强化
2 . 据周朝铭文记载,伯晨始受命为垣侯而得玄衮衣、幽芾之赐,玄衮衣即礼书所谓玄冕服,而玄冕服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通服,与玄衮衣相配的幽带是区别诸侯与卿大夫的标志。据此可知当时的服饰
A.是中国手工业发达的见证B.体现了天子最高礼仪的特点
C.具有维护等级秩序的功能D.是政治制度物化的具体象征
3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
2021-02-28更新 | 913次组卷 | 9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王征用吴属下的人民时必须通过吴本人供给、致送;周武王征召国族的属民时,也须通过这些国族的首领,而不能直接征用。据此可知,当时
A.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B.地方割据势力十分强大
C.中央集权制度遭遇挑战D.血缘贵族政治逐渐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西周春秋时代的“都”指拥有“宗庙先君之主(牌位)”的城邑,包括诸侯国的都城,但战国以后,“民之所聚日都”,都特指经济发达或者国君所居的重要城邑。此变化
A.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说明了祭祀习俗被民众摒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反映了国君的权威有所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代晚期,“公”是商王对其旁系亲属的称呼。周初承袭殷制,除了王室贵族有凭血缘关系而称“公”者外,王还常把“公”这个称号授予功臣,以此凸显周王室与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密切关系。这表明,当时
A.商朝制度被周完全承袭B.基层管理不再依靠血缘
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王权受到族权严重制约
7 . 在我国民间,一贯重视建祠堂、修族谱,以缅怀先人、维系宗脉,提倡尊祖敬宗,以励孝悌的伦理价值。这种现象(   
A.体现了宗教迷信色彩B.有利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C.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D.容易导致家族内部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春秋时,楚国曾出师陈国,刚巧遇上陈国国君薨亡,于是楚军便主动撤退了;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楚国,被楚成王以礼相待。这表明春秋时期
A.孔子学说得到普遍认可B.礼乐观念影响巨大
C.楚国极力维护礼乐制度D.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9 . 下表为有关夏朝工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中国历代帝工》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408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种“插队”行为客观上
A.有助于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整合
C.加强了各级贵族之间的血缘关系D.蕴藏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巨大隐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