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这表明“圭”是
A.周王征发赋役的依据B.贵族等级身份的象征
C.专制集权加强的体现D.周王世袭特权的凭证
2021-05-06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天子分封诸侯时分赐土地,所谓“天子经略,诸侯正封”,“经略者,经营天下、略有四海之谓也。正封者谓不侵入,不与人,正定名分”。这说明
A.西周时期土地可以自由转让或买卖B.井田制下诸侯并不实际占有土地
C.诸侯对土地只有享有权而无所有权D.西周分封制是井田制存在的基础
2021-05-0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重庆地区专用)
3 . 《尚书》记载周武王言论:老天既然把人民和疆土付给了我们的先王,所以王要照着美德去做,使迷惑的人们和悦,而领导他们以先王所接受的使命。这表明
A.西周君主专制色彩浓厚B.分封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C.周天子推崇以德治民的理念D.中央集权的雏形在西周出现
2021-04-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宗法制的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21-04-27更新 | 471次组卷 | 80卷引用:重庆市石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西周取代商朝后,为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服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制造能力提高B.王室衰微,分封制遭破坏
C.战争频繁,技术交流加强D.百家争鸣,文化观念差异
2021-04-21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周王室采用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材料体现了西周构建的政治体系
A.层层分封、等级森严B.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
C.族权与政权相结合D.大宗与小宗紧密相连
2021-04-20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重庆卷)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人藏礼于器,对青铜礼器的使用在数量、形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周人列鼎通常为单数,奇数的鼎与偶数的簋(guǐ)配合使用;而在山东半岛及黄淮、江淮流域的东方族群则盛行“偶数用鼎”。这一现象反映出
A.贵族集团内部等级森严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C.分封制下地方独立自治D.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9 . 夏朝由大禹立国,后来其子启夺取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开启了“家天下”局面。这一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确立分封制B.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C.实行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0 . 据《周礼·大司马》记载:一年四季,管理官吏均组织乡民在田野进行军事训练。每隔三年,则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体军事练习。像这样的举动周而复始地进行,久而久之便成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内容。“四时讲武,三年大习”,这一现象表明
A.先民尚武习武风气浓厚B.周代军力强盛开疆拓土
C.军事活动影响农业生产D.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
2021-04-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