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资治通鉴》记载:唐“边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最初节度使只掌管军务,另设掌钱粮的度支使、管屯田的营田使,防区内的政事由刺史掌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成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导致了地方权力过度膨胀D.说明了唐地方官制得到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
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
秦汉为纠察之任
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了古代制度的多变性
3 . 《唐大诏令集》中记载,安史之乱后,“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读通鉴论》中也说“唐立国于西北而置根本于东南”,屡经大难“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由此可知,唐末的藩镇(   
A.推动南方经济的不断开发B.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使地方脱离中央趋势增强D.加强了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吏部考试内容的利与弊

材料   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还须参加尚书省吏部的考试,及格后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即“身、言、书、判”。

“身取其体貌丰伟”,即要体格健壮,仪表堂堂;“言取其言词辩证”,即要语言流利,善言雄辩;“书取其楷法遒美”,即要书法端正工整,苍劲秀丽;“判取其文理优长”,即判决司法文书要引经据典,辞藻优美,谙练法律。

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写道:“选人之试判则务为骈四俪六,引援必故事,而组织皆浮词……与礼部所试诗赋杂文无以异,殊不切于从政。”明代文献《大学衍义补》有这样的记载:“若其于身必取其丰伟,于言必取其辩证,则晏婴之貌不扬,裴度之形短小;周昌之斯斯,邓艾之口吃,皆在所弃矣。”

——据许凌云《中国儒学史·隋唐卷》


分析说明唐代吏部考试内容的利弊,对其弊端如何补正,请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2022-05-08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2021-09-30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
6 . 《汉书·宣纪》记载:“其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此处“乡里”是指郡国范围,“行义闻于乡里”就是在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选官重视贤良方正B.重视乡论秩序互动
C.自下而上举荐人才D.孝廉成为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记载: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据此反映的制度是
A.科举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军功授爵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意欲从开封迁都洛阳。表3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

1上曰:“吾将西迁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2起居郎李符上书曰:“京邑(洛阳)凋敝,宫阙不完,畿内民困,军食不充……”
3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咸仰给焉。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稳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迁都洛阳的利与弊。
9 .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传》记载: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的。
2022-04-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一史书中曾记载某一官职: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下列有关该官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官职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该官职主要执行地方的军事职能
C.设立该官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设立该官职有利于分散宰相权力
2022-04-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