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御史台制度,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地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凡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不法之事,无所不察,无所不纠。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谏官的监察则是以下对上的,以皇帝为监察对象。皇帝的个人生活直至王国大政都在谏议之列;还封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溪的奏章。这样就形成了以上察下,以下督上的双向监察机制。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不少昏庸无能之辈在国王的庇护下仍然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政治丑闻屡见不鲜。由于英国实行政党轮流执政制,无论哪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都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经济发展,近代公务员制度逐渐产生了。19世纪,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迄今为止它通过的最重要的反腐败立法包括:1889年的《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等,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其具体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倒阁权和弹劾权等。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在英国,舆论和新闻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传统。舆论和新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监察机构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英国建立反腐败机制的背景及其成功推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8161次组卷 | 86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伴随着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在中国本土法文化的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古代监察法制。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御史大夫参议国之大政,主要职掌察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行为,纠举和弹劾违法犯罪……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名监察官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

唐朝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唐朝以“道”为监察区……临时派出监察御史,其有奉敕特使的性质,或者定期巡视。

为了巩固皇权,明朝洪武年间,废御史台三院制为都察院一院制,使监察权力更加集中……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

清袭明制,都察院仍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清朝的封疆大吏总督和巡抚办构成地方监察机构,这些封疆大吏不仅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事行政司法大权,同时兼有监察地方之权。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健全议会监察职能。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比较,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今天中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2019-05-21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

——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上自朝廷,下至庶民,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清末新政以后,逐步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等新式传媒工具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被解除了。

——摘自《简析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监察体系,行政的监督任务被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系统、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摘自《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时期与近代西方监察制度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与近代西方监察制度的共同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小题共四小问,每问,共)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上的差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7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秦朝官僚政治的形成,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在汉朝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还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权力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二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9-04-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三:1897年9月24日,贵州省学政严修上奏说:“词科之目,稽古(考究古籍)为荣(荣耀),而目前所须,则尤以通今(通晓现代)为切要。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或算学译学擅绝专门,或格致(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名,以别旧时之科举。”

——《光绪朝续东华录》


请回答:
(1)科举制度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度与汉朝以来的选官制度的区别。
(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顾炎武为什么提出了“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的观点?
(3)材料三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什么改革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沈既济、顾炎武和严修对科举制度的不同看法,你得出什么认识?
2019-04-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湄江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政治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影响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统一后采取什么地方管理制度?作者赞成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提到的制度及主张出发,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
(3)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分别颁行于哪一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019-02-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1644年4月25日,明代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2019-01-30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贵州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8月摸底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