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2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皇帝宝座D.祖先牌位
2019-07-16更新 | 720次组卷 | 5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家庭血缘观念的淡化
B.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5 .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2019-05-26更新 | 205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忻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2019-05-14更新 | 1026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左传·昭公七年》云:“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与此相应,在“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的原则下,当时的政权机构也就形成了王室、公室、卿大夫的家室的三级制形式。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B.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C.宗法制是分封制内在依据
D.宗法礼乐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2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晋中新大陆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西周贵族的宣传
A.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
B.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
C.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