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其意在强调
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
B.诸侯在本国则为大宗
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
D.诸侯冲击天子之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
2018-07-07更新 | 7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
A.廷议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
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
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
2018-05-10更新 | 44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鲁桓公,隐公之弟)何以贵?母贵也。”这反映了
A.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B.外戚对朝政的干预
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5 . 《礼记·大传》云:“庶子不祭,明其宗也。”这反映了
A.皇帝制
B.井田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6 . 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家族社会和睦
B.贵族王位世袭
C.宗法观念浓厚
D.分封等级森严
2018-01-09更新 | 721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晋中新大陆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检测历史试题
8 . 《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些做法
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
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
9 . 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
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
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的等级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等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