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20-21高二下·全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期,天子正妻称为后,庶妻被称为次妃、嫔、世妇等。诸侯之正妻称夫人、元妃,庶妻为如夫人、次妃或二妃、下妃等。这一规定
A.反映出周天子大宗地位逐渐丧失B.有利于家国内外的宗法化管理
C.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已名存实亡D.说明权力继承世袭化开始形成
3 . 《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充且屈力,而况众人平?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
A.郡县制B.人文精神
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
4 . 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A.强化宗法观念B.维护母系权威
C.突出分封差别D.体现礼乐教化
2021-05-18更新 | 21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6 .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有谓:“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下列选项中,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①“立嫡之制”是周定天下的主要动力   ②周开始由“诸侯之君”变为“诸侯之长”
③“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分封制        ④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386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盟约,互相称王,公元前325年,蔡阁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这反映了当时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诸侯间矛盾得以解决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贵族阶层被官僚取代
2021-05-08更新 | 603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宗法制的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21-04-27更新 | 471次组卷 | 80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卜辞考订,商朝产生了十七世二十九王,由弟继位或堂弟继位现象者为七世十二王,而父子相继现象者为十世十七王。这表明商代
A.政治局势动荡不已B.家族血缘关系不断强化
C.宗法制度已具雏形D.王位继承制度尚未形成
2021-04-23更新 | 64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三二模(暨肇庆市三模)历史试题
10 . 据史籍记载,商代约550年间共传17代商王,而西周270余年间却传了11代周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制度因素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
2021-04-22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