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制定《刺史六条》,将二千石的官吏及地方豪强烈为监察对象,严防地方郡守与豪强勾结;魏晋以来世家大族盘踞一方的现象逐渐瓦解,故而唐玄宗制定的《监察六法》则注重对官吏个人品格的监察。这种变化反映了(     
A.豪强地主瓦解殆尽B.科举考试注重道德
C.监察制度与时俱进D.唐代腐败更加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以下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御史大夫B.参知政事C.内阁大学士D.军机大臣
2022-07-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下诏规定.除京畿外,上至郡守,下至县令、长、丞、尉,均不得用本郡国人,刺史均不得用本州人。这一诏令的目的是(     
A.削弱地方官员权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破坏宗法血缘关系D.以整顿吏治作为出发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汉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     
A.监察对象发生改变B.朝廷加强监察管理
C.地方获得监察权力D.监察官员位低权重
2022-07-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御史台受九卿之一的少府节制,御史中丞的实际地位也略低于尚书丞郎魏晋时期的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并改变了两汉以来中央监察机构三大系统(御史台、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并存的状况,监察职权渐次(统)归于御史台。御史职权范围扩大,地位有所提高,这成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由秦汉初创阶段向隋唐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但因御史监察制度植根于门阀制度的土壤上,受到士族特权的阻碍,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摘编自薛箐、林恒青《魏晋南北朝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明朝监察机构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直接对皇帝负责。御史有较为独立的弹劾权,监察范围上至朝廷各部及地方政府(三司),下至平民百姓,包括行政、司法、军政、教育及一切朝令和祭祀的典礼等,其任免、升黜及定罪量刑皆由皇帝亲自定夺。监察机构与官员在行使职权时,受到上级、同级(平级)之间和其他机构的监督,从而形成了严谨的监察体制。明代监察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加强了对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的全面监督。

——摘编自李丽《试论明代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明朝监察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监察制度实施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代设置的御史大夫,开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监察制度的先例。汉代,御史大夫掌监察权,辅助宰相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于内廷,监督君主和皇室成员。唐代,监察权则愈加独立和系统,尤其重视防范皇室与政府相互争夺权力,因此,唐代的监察权划分成了台、殿、察三个监察系统;中央政府的监察系统包括监察与谏议两项。宋代的监察权在制度上体现为台谏分行,“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台谏本以主持公议为要义,然而,伴随着政治结构内部相权低落而君权上升这一趋势,尤其是将谏官改为由君主亲擢这一重要转变,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制衡之势,君臣一体的格局遭到破坏,监察权也失去了尊严与认同。明清时期,君权强化,但明代仍让权能极重的分科给事中制度监督政府专营部门,分科给事中享有审核权、封驳权、意见权和政令否决权。

——摘编自柳诒徵《国史要义》

材料二分权制衡作为西方立宪主义理论的核心,在被借以解读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监察权原理时,从逻辑上来看,往往难以贯通融洽。围绕中国的监察权传统,钱穆在历史政治学视野中对监察权的基本原理及其宪制精神展开了系统性的新诠释:“中国传统政制,因由此制度之存在,故虽不能如西方之不能有国会与政府为对立,而政府权力仍有其自身调节之机制。”监察权内化于政府体系,这与西方追求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对垒牵制的制衡原理泾渭分明。议会制政府中,民众与政府之间有一国会,民众对于政府的监督以及政府对于民众意见的获取均以国会为中介。“若我们说西方政权是契约的,则中国政权乃是信托的。”圣君贤相,常为中国社会上的一种普遍希望。信托政治的传统是以治理人的职权规定与政治责任是否匹配为核心,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不是以克制人性为中心,而是更为注重德望与实责的相辅相成。显然,相对于西方宪制架构对有限权力的热衷,中国监察权传统则更为重视国家治理者所具有的学识与道德如何转化为治理效果。

——摘编自胡云《风宪再造:钱穆政治思想中的监察权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监察权理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政治的不同表现。
2022-07-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是北宋通判的设置演变。据此可知,北宋(     

北宋初年

宋真宗时期

宋仁宗时期

通判初为地方文武官吏交替时的临时差遣,一旦文臣取代武臣治郡则不需通判逐渐形成了文武通差的知州制度,凡武人知州处必设通判州郡设通判,本与知州同判一郡之事,知州有不法者,得举奏之

A.通判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通判职责是防范武人割据D.地方机构设置逐渐完善
2022-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督抚是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也是各省最高监察官。时人指出:“(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有些钻营贪赎官员,“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B.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
C.中央没有独立监察系统D.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
2022-06-30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刺史监察D.行省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