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6 道试题
1 . 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20-12-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小宰”和“大宰”之职。汉代出台了专门的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刺史察举六条》等,中央监察权由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大夫有权监察丞相;汉武帝时将全国分成十三部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自魏晋之后,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独立建署直至清朝止,均由皇帝直接领导。唐代有专门的监察法规——《六察法》,此外,《唐六典》《唐律·职制律》等也包含了监察立法的内容。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台,监察御史为正八品上,有权监督六部尚书,奉旨巡案,气派震慑州县。元、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监察系统组织高度统一、完整与合理。古代监察制度曾是反击官员腐败的利器,但其发展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是同步的。

——摘编自崔永东《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特点与价值》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治理论的影响,孙中山参与制定并颁布的《临时约法》规定了国会对行政权力享有监察权……民国初年,大总统任命国务员、外交大使、公使、宣战、靖和、缔结条约、宣告大赦等非经国会同意无效;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参议员20人以上连署提出弹劾,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人数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弹劾可成立;对国务员有失职或违法时,由参议员10人以上连署提出弹劾,经参议员总数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成立弹劾。国会可以提请政府对有受贿或违法的官吏进行查办,并将查办结果呈报参议院。

——摘编自黄泽南《民国初年的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国会对行政权力行使监察权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监察制度形成的背景。
2019-01-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防止地方官员发展地方势力的是
①汉代刺史制度
②唐代的三省六部
③元代的省官互迁
④清代的密折奏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01-2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刺史
D.军机大臣
2019-08-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武帝设立刺史以监察地方郡国守相等官吏,但不得“干预庶政”;东汉中期,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这一变化说明当时刺史
A.严重威胁中央政府
B.逐渐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
C.导致国家走向分裂
D.失去监察地方长官的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古代中国,刑事审判权的行使是确保社会安定和统治秩序建构与维护的重要手段,事关国家命运兴衰与百姓生活苦乐。在宋代,皇帝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宋代统治者的做法有助于
A.缓解君臣之间的关系
B.消灭官员的腐败问题
C.审判中实现人人平等
D.保障审判权依法行使
2019-0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雍正年间,在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将军、提督、按察使多重关系之间,已形成相互以密折形式监督报告对方的“情报网”,大小文武官员无不在这种监视网络的扫描范围之内。这一现象说明
A.当时官场风气存在严重问题
B.地方权力的合理分化与制约
C.封建君主专制达到历史顶峰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的弱化
2019-01-1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历史上行政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暴君、独裁者)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公元前442年,罗马共和国开始设立监察官制度,该职位最初由世袭贵族担任,后来逐渐向平民开放。公元前339年,《关于建立平民监察官的普布利利亚和菲罗尼法》对监察官做了明确的规定。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任期十八个月,在权力方面次于执政官,具有崇高的威严,官员在卸任时要向监察官作履职报告。监察官的权力和职责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负责人口普查,即公民人口和财产登记:二是监督或指导公民道德;三是管理国有财产和公共工程;四是修改并确定元老的名单,根据法律,监察官有权把不合格的元老逐出元老院。

——摘编自贺五一《略论古罗马共和国的监察官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罗马监察制度的认识。
2019-0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的台谏制度主要由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组成。在宋代,台谏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台谏势力猛增。苏轼在奏章中说道:台谏官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也。”下列对宋代台谏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宰执百官的监督
B.台谏具有言事弹劾的监察职能
C.谏官设立不利于加强专制皇权
D.谏官谏议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表,该表史实可以证明汉朝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