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说明了
A.监察制度成为加强专制的工具B.魏晋以前缺乏对百官的监察
C.监察制度能有效防范官员腐败D.唐宋以后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
2 .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
A.彰显了法律权威B.提高了监察效率
C.保证了社会秩序D.强化了君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2020-12-26更新 | 685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D.司法制度走向近代化
2020-12-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宋代台谏选任的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系统程序:侍从荐举―宰执进拟―君主亲擢―中书除授―给舍封驳,以君主为决策中心,环环相扣,互相制维。这体现出宋代
A.中央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B.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C.提高了监察机构独立运作能力D.监察队伍建设具有制度合理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核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网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都把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道德、品行、才干、能力、潜质也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设给事中、中书舍人,分别监督京官考、外官考,号监中外官考使。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

到了宋代,对京官、县令和转运使、知州等三类官吏采用了考核程序、指标等都不相同的考核制度,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

——摘编自《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之评价与借鉴》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贪墨成风,生民涂炭,而所劾罢者,大都单寒软弱之流,……严小吏而宽大吏,详去任而略现在”……“以朝廷甄别之典,为人臣市交之资”、“御史巡方,未离国门而密嘱之姓已盈私牍”

——摘编自林艳玉《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官吏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对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国王势力
B.整肃地方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的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的“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刺史监察功能的加强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020-10-20更新 | 37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10 . 孙中山在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以前的弹劾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耿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B.古代中国监察制度优于西方的政治设计
C.监察权可以在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D.官员素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决定性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