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事件
5月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5月7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5月8日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
5月9日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
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
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近代其它国家政权的本质差异。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对国家政治建设的作用。
2019-05-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18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元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九卿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最后,北伐军终因孤军深入而失败。

——选自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1926年7月1日,蒋介石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今,宣布其北代进军计划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以“各个击破”为战略方针,蒋介石开始了挥师北伐,虽然平定湖北后,蒋介石改变策略转战了江西,但是这一战略的改变是符合当时战略需要的…在不超过半年的时间里,蒋介石统帅的北伐军击溃了吴佩孚,打败了孙传芳,占领了湘、颚、赣、和江浙等省,把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并且取得了战争胜利。

——摘编自沈家玉《国民革命军北伐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北伐的目的和影响,并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和影响,并分析北伐胜利进进军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在斗争目标上已有很大不同”的表现,并说明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1940年


(2)中国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存在“特殊”之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维经斯基1920年来华时,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有所传播,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党学说的领会还不深……通过维经斯基的宣传,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在维经斯基的带助下,这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到工人中去开展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了准备。

——何云庵等《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苏俄是如何帮助中国革命的。

4 .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井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章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厂中共领事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5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疼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海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三   ……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讲话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五   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发愤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举20世纪70年代国际外交舞台上一件令蒋经国“难以忍受的事”,以此说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合则两利,离则两伤”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捐弃前嫌,携手并进”在历史上最有力的证明是什么?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4)结合材料四、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2018-11-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又有哪些具体的实践?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7 . “‘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有了这种‘觉悟’,遂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酿成”此次“学潮”的原因之一是
A.魏源、严复的宣传
B.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诞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各阶级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绝大多数国人尚处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时,洪仁玕已预感到,随着西方文明的东传,中国古老的那一套制度、风俗、宗教、法律、文化难以持续,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方能适应今后的世界。

——摘自《史学阅读和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二: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

——摘自张耀杰《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

材料三: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勿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顺应的“历史潮流”及其提出的方案。
(2)据材料二,指出其中“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概述“革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B.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D.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10 . 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额和组成的变化是民主革命特定阶段发展态势的表现。如下表所示,导致表中党员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的屠杀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③南昌起义直接促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④农民阶级已成为革命的领导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