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
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2021-01-09更新 | 5949次组卷 | 54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纪念黄花岗起义的活动中,民国初期的人们通过祭文、诗词、剧本、采访等方式,加深了对黄花岗起义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的认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甚至美化的革命记忆。伴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露,黄花岗起义的纪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这说明
A.黄花岗起义的重大意义B.人们的群体记忆逐渐模糊
C.时代环境决定历史认知D.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
2022-03-17更新 | 467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自1901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广大人民抗捐抗税、反洋教、反饥饿、反禁烟、反户口调查、抗租和抢米风潮等各种形式的“民变”,连绵不断,风起云涌,多达1300余起,“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这反映出当时
A.反洋教斗争已遍及全国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迅速传播
C.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D.反清成为当时民众一致要求
4 . 如表为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各省数据的差异表明
省份数量省份数量
广东57云南7
广西27山东4
福建28河北3
浙江22河南2
湖北22山西2

A.孙中山先生社会影响力巨大B.广东省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
C.近代中国城市建设水平不均D.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影响不平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盟会的成立,兴中会和华兴会的携手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是主导。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号召力。孙中山通过发行股票、贷款、义捐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截至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共募集经费约140万港币。武昌起义胜利后,著名华侨陈嘉庚还以个人名义直接汇给孙中山五万元捐款。孙中山由此感慨:海外华侨“捐助军饷者,络绎不绝,共和前途,实嘉赖之”。

——摘编自龚铭、张道有《中山先生的一天》等

材料二   “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使“我们异常兴奋”,南昌起义打起了一面旗帜,树立了一个榜样,鼓舞全党都要这样来进行革命。为制定土地政纲,起义领导机关曾几次进行过讨论。尤其是彭湃在海陆丰的丰富的土地改革的经验,在南昌起义后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也是受惠于南昌起义后的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据统计,除了已经遇难的叶挺和间接参与者叶剑英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南昌起义的就有6人,在十位大将中有2人,在57位上将中有5人。

——摘编自樊安群《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贡献,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1-05-05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020-08-13更新 | 410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孙中山在庚子年趁北方之乱发动惠州起义曾失败,辛丑年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而此前举国舆论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造成这种现象的背景之一是
A.士人阶层的价值认同发生变化B.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深入人心
C.立宪派对新政由希望到绝望D.清王朝完全沦为列强的代理人
8 . 戊戌政变之后,维新志士唐才常发表《汉口自立军宣言》,提出“变旧中国为新中国,我辈之责任也,我辈宜亟谋皇帝复辟”。“新中国一语最早是由此提出,而完整意义的“新中国运动应由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揭开帷幕。据此可知
A.唐才常所说的“新中国”是帝制复辟B.兴中会的“新中国”是对帝制的否定
C.兴中会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前后“新中国”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9 . 电视剧《霍元甲》中有一个镜头:1911年,农劲荪与霍元甲见面,谈到他的腿上有几颗子弹没有取出,是在黄花岗留下的,而且他自言与牺牲的同志相比,他是很幸运的了。据此判断,农劲荪应是
A.革命派人士B.八路军战士C.太平军义士D.义和团勇士
10 . 1896年10月,因广州起义失败而被清廷通缉的孙中山到达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国大使馆的人绑架。孙中山的英国朋友认为清政府这样做是违法的,并积极营救孙中山,甚至连英国首相也勒令使馆放人,最后孙中山被释放。英国人的行为表明
A.英国维护本国法治尊严B.清廷腐败遭到英国唾弃
C.英借此打压清朝谋利益D.中国革命得到西方同情
2021-06-24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