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020-08-13更新 | 410次组卷 | 27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清政府失去信心B.革命思想传播,启迪民智
C.人们逐渐认同三民主义D.清政府腐败无能

3 . 材料一

时间

名称

备注

1898.3-4

《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康有为编译呈光绪帝御览

1901.5

《美国独立檄文》《国民报》第1期

1903

《法兰西人权宣告书》《政治思想之源》

1918.11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青年》

1920.8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陈独秀审定,上海出版

材料二:“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自志士东游以来,译本书如风发云举,一切学科日见进步,政法诸书尤辟浑茫,欧西巨子之学说,滔滔焉飞渡重洋,竞灌输吾同胞之意识界矣。”

——夏清贻《金陵卖书记》

材料四:“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像这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问题:
(1)表格中名称栏所列内容在各国的实践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述先进中国人效仿世界各国寻找国家出路经历的三个阶段。
(2)孙中山“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从材料二看,“国民革命”与以往的“英雄革命”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4 .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上书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
B.成立兴中会,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开展革命运动,领导武昌起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果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程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那么它们应该是
A.1894年,1905年,1911年
B.1905年,1911年,1916年
C.1911年,1913年,1923年
D.1911年,1917年,1924年
6 . 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上书清政府,反对“皇族内阁”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2020-03-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嘉定区、黄浦区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起步于
A.成立兴中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成立同盟会
D.发动武昌起义
2019-11-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8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D.民主和科学
9 . 某革命团体成立的章程中说:“是会之役,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该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共产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