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如表为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各省数据的差异表明
省份数量省份数量
广东57云南7
广西27山东4
福建28河北3
浙江22河南2
湖北22山西2

A.孙中山先生社会影响力巨大B.广东省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
C.近代中国城市建设水平不均D.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影响不平衡
2 . 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A.满洲贵族统治
B.军阀割据混战
C.君主专制制度
D.外国列强侵略
2017-11-14更新 | 470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夏季会考历史试卷
3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最初表达。1906年,孙中山在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时解释说:“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建立民国……四、平均地权。”

——摘编自郑大华、张弛《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分析孙中山倡导“民族复兴”的背景,他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九一八之后,“民族复兴”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文史学家吴其昌强调:我们“这个庞大的民族能不能复兴”,关键是要看“我们的自信力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开篇即明言:“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蒋介石对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了《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等讲话。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摘编自黄兴涛、王峰《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复兴”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复兴问题。毛泽东多次从不同角度谈及了民族复兴。他在1948年岁末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称建立新中国将“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1949年3月,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9月,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又提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同月,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俞祖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源流考》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观”。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做了哪些正确探索?
2020-01-2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表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五四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0-04-0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
A.镇南关起义B.萍浏醴起义C.黄花岗起义D.浙皖起义
2021-01-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①早期维新派——“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②维新派——“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③辛亥革命——“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④五四运动——“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04-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图示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近代发生在这一地区的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反抗外来侵略或封建主义的重大斗争。
(3)试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哲学道理,分析我们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时,如何正确处理引进、消化和创新的关系。
2021-01-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是光复会的誓言。与兴中会的主张相比,二者的差异是(     
A.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未明确提出反对外国侵略
C.采取武力革命的斗争手段D.没有涉及近代的民主政治
2020-09-18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下期适应性练习文综历史试卷
10 . 下图方框指向的是一些留下了孙中山先生革命足迹的城市。下列地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立地B.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地
C.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地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