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人说: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将个人事业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2019-11-19更新 | 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学前考试历史试卷
2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     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     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     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胡绳武     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 —— 辛亥革命》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从其分田时“算其家口多寡”和“杂以九等”来看,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

材料二:《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制,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材料三:孙中山打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四:


(1)材料一的规定中如何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2)《资政新篇》的提出有何意义?其未能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这种观点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指出材料二中“用‘最新的火轮车’”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作出的努力。
(5)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所示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018-10-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万木草堂B.拜上帝会C.兴中会D.同盟会
2018-10-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带着这种“亟变”,当时有识之士寻找民族出路主要着眼于
A.以维新改良来实现渐进式发展
B.用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
C.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
D.全盘照搬西方的制度与文化
2018-12-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058月,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不仅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还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
A.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B.东京已成为革命的中心
C.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D.民主革命时机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