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
君上大权: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附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总纲   第二条 中国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人民共各国宪法》
(1954年)
                                      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五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要求:提取材料中有关信息围绕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07更新 | 4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部分宪法

时间名称说明
1908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期间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主要参照日本1889年宪法。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共14条,专制色彩明显。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了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宪法精髓。规定了主权在民、国民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体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也存在因人设法的问题,后被袁世凯废除。

材料二   195211月,党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制定宪法。1953元旦,《人民日报》在社论里把制定宪法列为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1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在广泛参考了西方国家宪法和民国时期宪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实际,经过七个多月的努力,前后易稿二十余次,最终形成了宪法初稿。宪法初稿先后经中央政治局确认和民主党派讨论后公布,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约有1亿5千万人参与了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达138万多条。在合理吸收民众建议之后,宪法最终定稿。19549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这部宪法。代表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民主宪法,这(五四宪法)将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宪法。

——摘编自王人博《法的中国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制宪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民国时期与新中国初期在制宪实践上的异同。
2021-04-24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主要体现在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D.提出三民主义
4 . 校歌是时代的记忆。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莆田某校校歌写道:伟哉中山兮遗教辉煌,……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致力科学之建设,拥护民主之宪章。校歌中的“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拥护民主之宪章”的运动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适应了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5 . 多元兼容伴随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民族团结使国家走向富强、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丁丑,命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入吐蕃。赞普大喜,见道宗,尽子婿礼,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以见公主。其国人皆以赭涂面,公主恶之,赞普下令禁之;亦渐革其猜暴之性,遣子弟入国学,受《诗》《书》。

——摘自(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自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三   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归纳这一事件的内涵,并指出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述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试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的角度,说明孙中山民族观的具体体现。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和实行的管理举措。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角度,概述中国民族关系史发展的主流趋势。②材料三中,在百年抗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试以抗日战争为例,说明“中华民族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的领导核心及其在抗战中坚持的战略总方针,并从反抗外来侵略的角度,论证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021-03-31更新 | 30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漫画《力主迁都》反映的是民国元年的时事政治。漫画中左下方穿西装的“孙氏”正用一根绳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门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对该漫画主题解读最合理的是
   
A.孙中山着力防范旧官僚势力B.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D.革命党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
7 . 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继承传统文人画基本风格B.反映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决心
C.反映当时政治转型的艰难D.讽刺袁世凯政府的保守落后
8 . 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袁世凯意欲
A.静观其变伺机而动B.建立近代民主政体
C.夺取辛亥革命成果D.强化北洋政府权力
10 . 民国三年,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并设于总统府内,改国务总理为国务卿。其意图是
A.出任正式总统B.强化责任内阁
C.推行洪宪帝制D.加强独裁统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