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祝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C.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抗战D.国共重庆谈判在即
2 .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并完善人民民主作为重要的使命,下列举措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的是
①建立三三制政权   ②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③实行依法治国原则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3-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3 . 查找报刊杂志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2.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是
A.“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2020-02-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崇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练习历史试题

4 .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政府是
A.广东革命政府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策调整
③国共两党消除了政治上的分歧
④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2-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崇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练习历史试题
5 . 某同学酷爱历史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四张反映中国共产党军事行动的残缺地图,于是该学生迅速通过残缺地图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将地图所反映的四次军事行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四组排序。下列四组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①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①D.③④①②
6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最初表达。1906年,孙中山在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时解释说:“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建立民国……四、平均地权。”

——摘编自郑大华、张弛《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分析孙中山倡导“民族复兴”的背景,他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九一八之后,“民族复兴”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文史学家吴其昌强调:我们“这个庞大的民族能不能复兴”,关键是要看“我们的自信力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开篇即明言:“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蒋介石对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了《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等讲话。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摘编自黄兴涛、王峰《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复兴”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复兴问题。毛泽东多次从不同角度谈及了民族复兴。他在1948年岁末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称建立新中国将“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1949年3月,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9月,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又提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同月,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俞祖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源流考》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观”。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做了哪些正确探索?
2020-01-2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周恩来这段话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是
A.肯定孙中山联合各派力量促成革命成功的做法
B.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
C.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D.迫使蒋介石接受中共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1年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在与英美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战略反攻,又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这表明
A.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国共两党实行完全相反的政策
C.中共利用英美的影响力结束内战
D.中共的内外政策受到英美控制
10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这段史料表明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B.共产党放弃对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权
C.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完全弥合D.共产党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