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全面启动“真理运动”,其中美国新闻署宣传的“人民资本主义”和“人民与人民伙伴关系”计划是最成功的。他们宣称美国的资本主义“实际上做着共产主义所承诺的事情”,而苏联的社会制度则是建立在“奴隶般的劳工”基础上。这说明当时
A.美国对斯大林模式弊端认识全面B.美国政府认同共产主义某些主张
C.资本主义新变化缓和了阶级矛盾D.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
2021-06-02更新 | 14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材料   与罗斯福严惩德国,削弱德国的“1067号指示”不同,1947年7月,杜鲁门政府下达了“1779号指示”,指示美国将运用各种手段使德国尽快达到经济自足,保证德国有一个置于坚实的经济福利基础上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生活方式,从而使德国能对欧洲复兴作出最大贡献。随后,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美国认为利用西德的工业潜力重建欧洲不仅是绝对必要的,从德国获得一个可靠的盟友也极为重要。马歇尔计划对西德来说,同时意味着把德国西部从德国整体中割裂出来这一重要政治步骤在经济方面的前奏,它标志着统一德国计划失败。此后美国主要致力于巩固其在德国西部的阵地。

----摘编自朱桂莲《试析战后德国分裂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罗斯福政府相比,概括指出杜鲁门政府对德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政府对德国态度的变化的影响。
2021-06-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截止至1969年,苏联装备了陆基洲际导弹1029枚,美国为1054枚。到1972年,美苏战略武器包括洲际导弹、潜艇发射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数量,苏联为2167件,美国为2165件,美国核弹头数量和准确性处于领先地位,苏联在运载工具和投掷重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一局势
A.加剧核战争的风险B.使美苏保持力量均势
C.导致两极格局崩溃D.形成激烈的热战对抗
2021-06-01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

战后
初期
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中苏建交;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北约建立
20世纪
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中苏关系恶化;华约建立
20世纪
60年代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建交;欧共体成立;美苏达成了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协议
20世纪
70年代
美苏首脑会谈,举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苏联出兵阿富汗;欧共体的扩大;日本“全方位外交”提出;中美关系缓和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
80年代
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签署;欧共体进一步扩大;东欧剧变;日美加强同盟关系;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
20世纪
90年代
苏联解体,冷战对峙格局结束

——据方连庆、王炳元等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关联,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迎头相撞,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在欧洲、亚洲、中东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广泛的对峙。它们之间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但双方又始终将斗争克制在不引起直接的武力冲突和战争的限度内,于是“冷战”不可避免了。

——摘引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1945-2000年)(第三版)》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出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而采取的“冷战”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校学习小组梳理的发展过程,该小组认为它经历了形成时期、对峙时期、解体时期三个阶段。

(一)形成时期: 1900年后的45年

(1)________________

(2)苏联完成三个五年计划

(3)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

(4)________________

(二)对峙时期: 1945年后的44年

(1)“杜鲁门主义”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三)解体时期: 1989年后

(1)东欧剧变

(2)________________


(1)阅读材料一,请将下列内容前的字母填入材料一中相应的空格内。
A.苏联解体   B.“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C.美苏合作共同反抗法西斯   
D.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   E.欧洲复兴计划

材料二   威尔逊总统:“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望我们给予领导与指引。


(2)概括材料二中美国的意图。为实现这一意图,威尔逊做了何种努力?

材料三   杜鲁门总统(1945-1953)在《联合国宪章》签署后发表演讲:宪章的签署“实现了30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

——伍罗德威尔逊的理想。”


(3)杜鲁门总统任期内“威尔逊的理想”实现了吗?请结合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021-05-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947年6月5日,脱下戎装转入政界的乔治•马歇尔将军在哈佛大学发表历时11分钟的讲话,他选择了这个低调的场合宣布美国为欧洲提供大量援助,帮助欧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得到重建。事实上,美国为欧洲提供援助的实质是
A.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B.军事援助受苏联威胁的国家
C.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D.发出了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2021-09-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建议历史(必修)试题
8 . 1956年,赫鲁晓夫指出,“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竞赛中,社会主义体系必将取得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进行干涉”。由此可推知
A.赫鲁晓夫改革取得积极进展B.苏联已取得冷战主动权
C.苏联主动放弃霸权主义外交D.美苏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2021-04-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以下是不同国家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据此可知

A.漫画客观反映历史事实B.历史真相不可能探求
C.艺术创作受到立场影响D.作品主题因时代而异
10 . “‘冷战’政策在实践中表现为组织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进行核战争恫吓,加强宣传攻势,破坏正常经济关系,干涉他国内政等。”据此,下列与“冷战”无关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推行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古巴导弹危机出现
2021-04-21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