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3 道试题
1 . 明万历初年,浙江崇德的商人们为离任知县蔡贵易树碑建亭,记其功德。碑文指出,人口增长和消费增加,必须靠商人以通有无,百姓才能安定生活,蔡知县注重体恤商人。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也提出:“欲民用不困,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这反映出当时
A.商帮出现冲击了社会的等级秩序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商人凭借经济实力提高政治地位D.商业的社会功用受到认同
2022-02-08更新 | 39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
A.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
C.打破坊市时空限制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标志着中华法律体系确立B.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民之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班固《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有关汉代赋税政策的一些史料


史料出处
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荀悦《汉纪》
贾人与奴婢倍算。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举民孝弟力田复其身。班固《汉书•惠帝纪》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班固《汉书•惠帝纪》
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资不满三万,勿出租赋。班固《汉书•成帝纪》
年八十复一算,九十复甲卒。班固《汉书•武帝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税负沉重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汉朝赋税政策的功能。
2022-02-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代的一则告示写道:“民间执业,全以契券为凭。其载银数或百十两,或数千两,皆与现银无异,是以民间议价立契约之时,必一手交银,一手交契”;“盖有契,斯有业,失契即失业也”。由此可知当时
A.商业贸易的诚信精神缺乏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
C.契约文书的内容严密详细D.契约在商业中有货币属性
6 . 北宋诗人沈辽赋诗日:“山田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雁翅插修筑,随流得深酌。升降岂无势,长江怒相薄。有如万夫力,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人间有机事,由来生巧恶。善彼汉阴老,忘怀抱纯朴。”作者意在
A.感叹提花织机技术精巧B.赞美翻车灌溉高效便农
C.倡导顺应自然返朴归真D.推崇水排冶铁动力强劲
7 . 泰州天目山遗址是商周时期的古城址。城池依天目山地形而建,设外城和内城两部。出土的陶簋(如下图)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从黑陶的材质来看,可以感受到当时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从陶器的形态来看,有着强烈的南方陶器的特点。此遗址可用于研究
A.古代区域文化的交流B.商周时期的制瓷技术
C.砖木民居建筑的普及D.泰州古人的巢居生活
2022-02-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苏湖地区丝织业日趋扩大,蚕桑用地超过稻作用地,震泽镇及近镇村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该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影响农业生产B.家庭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C.经济中心南移趋势完成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乾时期,苏州出现了被称为“棉庄”的地方,它是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棉庄储存棉花,卖给农户;收购农户生产的棉布,再把棉布卖给市民.此现象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C.表明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基于民营手工业占主导的现实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政权对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历一定的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01页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以17至19世纪中英两国历史发展演进的史实对该观点加论证。(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