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某高中学生围绕“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了几张资料卡片。

卡片一广告中的唱卖

(1)根据卡片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现象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卡片二表格中的生活

(2)卡片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导致这些变化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卡片三图片中的物价

(3)参考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法币不断贬值、人们生活日益艰难的原因。

卡片四史料中的物种

(4)卡片四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输出

凿井技术、丝绸、漆器、杏、

铁器、冶金技术、梨、养蚕技术

输入

汗血马、音乐、舞蹈、胡萝卜、

核桃、芝麻、佛教、葡萄、苜蓿



                              

   ——据七年级华师大版教材《汉朝的中外交流》整理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               

——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三   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近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近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应”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近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化史》

材料四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据材料一表格归纳汉朝中原地区经丝绸之路“输出”“输入”的主要差异。造成输出与输入产品显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上图所示陆上丝绸之路断续存在了1600多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与西欧相比,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有何“民族特色”?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的失败加以说明。
2018-06-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东溪中学高2019届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
14.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
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
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
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
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
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年
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
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造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1930年-1931年西方各国不经国际商讨,不顾别国的反应,强行设置关税和贸易配额。为使本国工厂继续开工,依靠保护关税把竞争性的进口货拒于国外。美国在1930年实行了前所未有的高关税率,造成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衰退。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售的东西少了,而购买美国的货物就更少了。西方各国竞相抬高关税,封闭本国的市场。

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虽然复苏,但是速度很慢。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

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发起一个计划,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自由贸易和通货稳定,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3)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加以论证。

2018-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4 . 中西交流与互动,折射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材料一714年,唐朝在广州正式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唐朝对外商采取积极的奖励政策,海外贸易主要由政府组织进行。唐政府努力发展丝织、制瓷等手工业,促进了丝绸和瓷器作为出口外销商品的生产。唐朝的财政以盐茶为大宗,并不很重视市舶收入。

北宋政府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私人贸易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官府贸易。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宋朝制瓷业有了飞跃发展,瓷器成为外销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中国文化史新论》《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海外贸易的变化。

材料二16世纪以来,许多欧洲传教士经海路来到中国,向欧洲传送回众多的信息:中国的制瓷工艺、儒家思想、科举考试制度等。17世纪以后又传述了康熙的“圣王”形象。耶稣会传教士表扬中国的制度是符合柏拉图“理想国”理念的理性秩序。18世纪以后,当欧洲文明兴起的时候,“中国”两字的内涵发生了转变,从“理想国”一下变成了“贫穷”和“愚昧”的代名词。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时代背景(从欧洲的角度)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印象
16世纪①文艺复兴
民族国家兴起
中国的制瓷工艺、儒家思想、科举考试制度等
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启蒙运动在英国兴起
③
18世纪④
⑤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
从“理想国”变成“贫穷”和“愚昧”的代名词

材料三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1874年李鸿章提出“内须变法”的主张。他认为:“洋人要挟与否,视我国势之强弱。我苟能自强,而使民物殷阜(富足),洋人愈不敢肆其要求。”他充满信心地说:“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体现上述思想的实践活动。

2018-01-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7—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卷

5 . 阅读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份额

年份中国欧洲
182032.4%26.6%
189013.2%40.3%

(1)根据图一,指出中国、欧洲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比较图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3)根据表格,分析中国、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

2018-04-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材料三新中国落实农村民生问题的实践

时间1950—1952年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至今
实践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

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影响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中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除表中所列之外还有哪一类?并举出一个代表性的企业。中国第一家民办机器厂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上海创建,此厂创办的主要原因条件有哪些?

(3)运用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表格填写完整

7 . 古往今来,政府的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回答: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较以前有了突出发展:……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
——《简明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某班学生在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时,列表总结了“日本明治维新”和“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的有关知识。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3)材料二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两个迅速发展的时期(1953—1960年;1979年以后),分别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可以得到抚恤金。
(4)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
2016-11-18更新 | 10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8 . 材料一 “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西汉)司马迁《史记》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
材料二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
——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 年 10 月)
(3)据材料三,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张謇身体力行创办企业,试举一例。
材料四 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4)联系所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在行业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据材料四,一战后,中国面粉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1960年
-22.8%
47%
223%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针对表格中的现象,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采取什么措施?
2016-11-18更新 | 8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主要随葬品
人殉情况
新石器时代
各种石器和陶器;中、晚期墓葬中还广泛发现猪、羊、狗等家畜

秦汉以前
平民墓葬中随葬品多为陶器,而王公贵族墓葬中则多见各种青铜礼器
殉葬奴隶竞有数百人之多
秦汉时期
随葬品中的青铜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美漆器和各种丝织品
有所收敛,代之以木俑、陶俑
魏晋南北朝
瓷器与陶俑平分秋色
很少有人殉
唐朝
瓷器与陶俑,三彩陶器尤为突出
宋朝
玉器、铜器、乐器、礼器、生活用品、陶器、瓷器、金器、银器、兵器等各种工艺,种类日益丰富
宋无人殉;辽,金,元,有人殉
明朝
同宋朝
明初,有人殉;明英宗结束了殉葬制度
清朝
同宋朝
殉葬制度再次重现,康熙时结束殉葬制度。

据表格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随葬品特点变化的认识。
2014-04-16更新 | 5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10 . 材料一 吐谷浑曾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对其记载史书和实物证据都所见不多……1996年在青海都兰县发掘的唐初期的吐谷浑古墓群中,出土了马、牛等700多具动物遗骸、皮靴、古藏文蒙古文木片、金饰、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粮食和大量来自中原和中西亚制造的丝绸,也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文物的出土证明,从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

一一摘自《神鹰怀抱的古王陵》


材料二 新疆社会发展变化一览表

(1)据材料概括,唐初期吐谷浑民族的社会生活发展的主要体现。概括墓葬群的发现具有怎样的史学价值?
(2)据表格数据的变化,分析近30年来新疆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1-05-23更新 | 4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