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时尚是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9世纪,南京布在英法等西欧国家上流社会特风行,是贵妇们追逐的时尚面料。”《中国博览》中有这样的记载:“(英国)人人以穿着‘南京布’为荣,似乎没有这种中国棉布裁制的服装,就不配称为绅士,难以登大雅之堂。”在那个年代,“南京布”做成的上衣、裤子、长袍等是当时欧洲上流社会最时髦的穿戴。《南京商贸史话》中记载着这样的数据:1820年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运到英国的“南京布”多达20万匹。英国散商在1817年至1827年,每年运出的南京布保持在40万至60万匹。

——摘编自《南京曾输出欧美时尚“nankeenbosom”》

材料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8世纪英国的社会时尚特别是服装时尚的巨大变化,使棉纺织品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商品之一,造就了巨大的棉纺织品消费市场;换言之,是社会的时尚变化带来了英国棉纺织市场的需求压力。而当时英国棉纺织业本身发展的落后状况,又使英国在贸易中处于完全被动地位。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上棉纺织业本身具备的适于率先进行技术革新的条件,英国工业革命顺势最先在棉纺织业发生。

——《18世纪英国的社会时尚与工业革命的发生》

材料三摄影是时尚杂志内容的重要载体,是传达信息的重要形式。20世纪30年代的时装摄影都以冷静的构图和深沉的光影为基调,远离20年代那种金碧辉煌的装饰主义艺术风格,只是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富有情绪的人的个体状态。面对现实,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了,只能在委屈的阴郁中暗自度过,生活还在继续,只是有点遥遥无期。

——摘自观潮网《30年代低迷经济下的时尚印象》

材料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普通人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运动服开始流行,最红的要数滑雪衫。

——《时尚中国六十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上流社会中南京布风行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最先在棉纺织业发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什么原因促成了20世纪30年代时装摄影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的条件。

2017-09-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英国在1801年时五千人以上的城镇只有106个,占全国人口的26%,到

1851年时,全国城镇数目达到265个,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上升到54%,1891年时,城镇数目增至622个,人口占到68%。有经济学家统计,英国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1841年则变为22%、34%和44%。

——摘编自《世界历史资料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的“爆炸性的影响”?分析中国没能产生这种爆炸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2019-08-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0年道过“羊毛法章”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海《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离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的》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在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9-07-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使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政府一般只保护与维护专制统治有关的某些特殊技术与标志,如专为皇家生产的御制技术)。然而这种传承模式往往因循守旧,与世隔绝,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这种现象就与该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乔润令《山西民俗与山西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原因。这种保护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624年英国政府实施的《垄断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该法律规定发明人享有约15年的专利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仿冒这项发明。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垄断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的保障,很多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推动了新发明的市场化。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发明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体、方式、影响、目的等方面比较中国古代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

5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

2017-06-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晋大康十年(289年),慕客硅率领部落迁居徙河(今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近胡族地区的汉人在生产上受到胡人的影响,从事畜牧或兼营畜牧。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的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有哪两种?
(2)这两种移民趋向分别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

7 .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时间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Glahn的估计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三十分之一.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请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就提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主张:“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葆:保姆),受二人之食。”
(1)据材料一,概括管仲鼓励生育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明清西安市人口统计表:
朝代
年份
州郡
辖县数
总户数
总人口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西安府
31
181902
1579116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西安府
16
649679
2423368

——渠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9-01-30更新 | 7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近代江南的企业家们以工商业收入投资土地,究其出身来说大都生于富裕之门,其父辈或祖辈占有田产者甚多。购买土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利,除地租收益以外,近代江南的城居地主们还在购买的土地上开办工厂、创办企业。他们所开设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业产品是这些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来源。从城居地主中产生的近代企业家开始了将资本主义经营范围扩大到农业领域的尝试,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首开先河。1901年秋正式集资建立通海垦牧公司,走上了废灶兴垦、发展近代农业的道路。
——黄敏 慈鸿飞《中国农史》
材料三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它所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2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利用外资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方世南《新现代化: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分析农业生产呈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长三角地区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献策?
2016-11-18更新 | 8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三
10 . (09年四川卷)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