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很早就得到开发,明清时期,地处内地与西北边疆之间的山西依然在发展。据资料统计,明朝山西省共有农田4186亩,清朝时达到5528万亩。明清两代山西农业普遍采用轮作、间作、套作和复种等措施。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入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入明以来,山西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明代中期市场交易非常兴正,藏内出现了布市、花市、盐市、油市、菜市、枣市等市场。大量的人口开始以乡土亲缘为纽带外出经商、他们将大量的收益返回家乡。

——王社教《明清时期的山西经济》

材料二 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是1861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安庆的内军械所。时任山西布政使的胡聘之于1892年从省库拨款2万银元,创立太原火柴局,这是山西的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由于全凭手工操作,且官吏贪腐,亏损日益严重。1902年,出身于晋商名家的渠本翘与同乡乔雨亭合伙购买此企业,后改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到1912年前后,山陕境内的各官府都有销售“双福”火柴的商铺,受其影响,出现了火柴工业的黄金时代。新式火柴融入百姓的生活。同时,他们也投资其他类型工厂,江苏阳湖人程渝在太原创办《晋报》印刷所,开始铅字活版印刷。果本翘等人创建了保晋矿物公司等。

——赵兰香《试论山西近代工业兴起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山西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近代工业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0-06-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比较

             国别
年份
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37.89.4510.16.5100%
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
黄金外汇储备15.55.214.66.3100%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格局呈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使共同市场对美国的出口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

——西北大学编《世界现代史》

(4)材料五反映了美国与西欧同盟国之间在经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材料四、五反映的经济状况对美国与西欧、日本的政治关系以及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2017-09-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升学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农田水利方面,大多数是整修原有陂、塘、蠋、门,使之发挥灌溉效益。在水利著作方面以郦道元的《水经注》为杰出代表,书中所记著名水利工程有28处,包括农田水利,治理黄河,修整航道,修建堰、蠋、运河等。据《新唐书·地理志》统计,唐时各州县有水利工程230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塘、池、沟、堰、堤、海提等,有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还很有特色。永泰元年,由润州刺史韦损主持,对练湖进行全面整治。长庆四年,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又一代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长速度已经明显落后于人口膨胀规模,形成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在农具、耕作技术等环节上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过于富余的劳动力导致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而在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总体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及其受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难以突破小农经济制约的原因。
4 . 中国瓷器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欧美各国视中国瓷器为珍宝,各国商船满载白银来中国贩运瓷器,以满足当地旺盛的社会需求,从而使欧洲成为景德镇瓷器的最大海外市场。买主特别定制的融合西方艺术风格的“中国形”瓷器在欧洲颇受欢迎。至19世纪,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工厂已成功烧制出本国的日用瓷,并打入国际市场,1810年英国从瓷器进口国变成瓷器出口国。

——摘编自彭明翰《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明清景德镇瓷器外销欧美》

材料二   下列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瓷器欧美外销统计表

时间区域销量(万件)备注
20世纪50年代初期欧洲国家统一调拨,涉及景德镇的数量缺统计主要销往苏联和东欧。
1965至1968年欧洲7300.09主要销往西欧,销往东欧仅民主德国、波兰等少数国家。
1972至1975年欧洲
1978至1985年美洲5916.46其中销往美国2875.15万件。
1988至1995年欧洲16459.69销往欧洲25国。

——摘编自王达林《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与外销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瓷器外销市场的变化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澳门—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人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国家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中国32.833.329.819.712.56.2
印度24.519.717.68.62.81.7
英国1.94.39.519.922.918.5
美国0.10.82.47.214.7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2017-07-25更新 | 60次组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因多年战乱,土地荒芜严重。经过宋朝“休养生息”政策的调整,宋代农田开垦大量增加。太祖开宝九年垦田295万顷,到真宗天僖五年达到524万顷,而且这还仅仅是按租赋得出的田亩数,其他“不出租赋的田亩有十之六七”。宋代农民以其独特智慧开垦圩田、山田、淤田、沙田等,并大量推广优良稻种、小麦、粟、黍、豆、茶叶、棉花、甘蔗等,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实现了,“一季两熟”,产量大为提高,每亩产量2石左右,而唐代亩产仅1.5石。生产分工趋细,出现了专门的桑农、茶农和棉农。宋代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积极推广新式农具,踏犁、秧马、水车、弯锄等大量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摘编自吕道锋《伟大的宋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家从农业上为工业筹集大量的发展资金。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来,农民对工业化所需资金,贡献超过10000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的农业税3945.66亿元。改革开放后,城镇建设改革了用工制度,打破了铁饭碗,出现了三次大的民工潮。数字显示,农民工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0万到90年代的8000万,21世纪初达到1.3亿,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大批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从事第三产业,加快了新型小城镇和部分城市的创业历程。

——摘编自张苏《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变革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宋代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和现代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20-03-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阶段性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为家庭副业,家家户户从事纺纱,正德《松江府志》记有:“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绵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在制造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作坊,布机以青浦黄渡徐氏最为有名,在专业化生产的引领下,江南地区出售纺织工具的店铺也随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除了满足当地人穿着外,大部分的棉布纷纷运往各地。据吴承明先生统计:江南棉布产量明代约1500—2000万匹,到1840年增加到4500万匹,占当时棉布总量的14.3%。

——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印度以其精美的棉织品横扫了整个世界市场,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织业与印染业。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棉纺织业成为英国纺织业当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部门。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骤增到20亿码,提高了大约350倍。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各省动力状况及产业数据(1912——1918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轻工业

重工业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78%

22%

江苏

149

1139

1288

67%

33%

安徽

386

386

69%

31%

湖北

17

515

532

71%

29%

云南

贵州

17

17

82%

18%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017-08-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推进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合理化建议。
2020-03-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教学反馈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课程内容备注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八年……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吾人所需教育者,亦去其不适以求其适而已。……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1915年10月15日陈独秀《青年杂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材料二所述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02-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