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唐朝、明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工商业城市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漕运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重要的水上运输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漕运始于先秦,最初规模有限,主要为军事行动服务。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挖运河,如吴国开凿的堰渎、胥浦和邗沟,魏国开凿的鸿沟,齐国开凿的淄济运河等。唐宋以后中央集权的运行体系日趋完善,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明清时期的北京都是重要的人口聚居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出现分离的趋势,为保证京师的供给,需要源源不断从南方调运粮食,这项任务逐渐成为漕运最重要的职能。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漕运与“河海之争”》

材料二   

       图一 西汉水运图                                                                      图二 北宋漕运图


   图三 元朝漕运图

材料三   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朝廷逐渐认识到漕粮运输具有的对于地方的调控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地利用漕粮征派、运输来进行社会制衡,使漕运在经济功能之外也成为王朝用作区域社会调控的政治手段。……漕运客观上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动,促进了运河经济带的产生。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先秦至明清中国古代漕运在职能上的变化。
(2)比较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漕运在方向上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漕运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新影响。
2021-08-07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09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说出图1、图2、图3、图4中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政权更迭频繁,土地私有制的浪潮又汹涌奔袭,东晋南朝时期的庄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轨迹中大放异彩。战乱不息的中原大地促使士族冠带之家携家带眷避乱江左建立庄园,而战乱所导致的流民又为庄园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据考证,当时为北来士族庄园建立重镇的会稽,直到刘宋时期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庄园使仓惶离乱的士族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所。颠沛流离的移民重获安家立业之地。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被修建,原本为北方所种植的早地作物被推广至南方。

——摘编自胡宗飞《东晋南朝庄园生产经营研究》

材料二世族庄园在唐代以前为数众多,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最尊贵的世家大族”“不得不落到新兴军阀的统治之下",众多世族庄国走向破败。中唐以后,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国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些佃农虽然仍是庄图的劳动人口,但已经不再以“奴婢”称之。中唐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庄园产品剩余增加和交易盛行,庄园的经营功能逐步完善,农副产品的交易范围扩大。

——摘编自崔永盛《唐宋庄园和庄园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东晋南朝庄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庄园经济发展的表现。
5 . 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沃野千里,山环水抱,古代文献上把长安的地理条件概括为:“因奉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阻山带河,四塞以为国”。自周秦以来,关中农业生产发达,农耕文化发展迅速,是秦在关中平原中部开拓耕地和兴修水利的结果。西汉王朝定都长安,总计227年。这些为长安城成为当时最大的消费性城市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王翠萍《西汉长安城的布局特色》

材料二 北宋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城,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这些都不再适合建城坊了。宋初,由于内城城墙倒塌,以及市场规模和体系的不断扩大,开封已经发长成了一只蜂箱,许多人在此从事商业活动。965年,宋太祖把宵禁开始时间推延到凌晨1点,以鼓励工商业发展。宵禁在100年后完全取消,这就意味着许多商铺可以全天24小时营业。

——摘绵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 未来五到十年,都市图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下步,应以要素市场改革推动都市因建设,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而都市图是城镇化到城市群的中间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就有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等。

——摘编自刘世锦《中国发展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长安城成为“最大的消费性城市”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市”的发展的角度概述北宋开封城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与西汉的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作答:①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并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021-07-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摘编自《战国策》

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秦国普遍使用的耕作方式的名称,并论述秦国之所以能够崛起的经济方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7 . 历史想象是历史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建立在“实构”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可以“虚构”的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骋。

——罗志田《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

材料二



图唐长安平面图
长安是唐代的首都,是世
界上最大的都城。它不仅
是政治中心和手工业中心,
也是国内的头等商业城市。
长安人口约30余万户。市
内商贾云集,空前繁华。
西市多为中亚、波斯、大
食商人所聚居,“胡风”、
“胡俗”很盛。
——赵毅等编《中国古代史》

结合材料展开历史想象,行走在唐朝长安的大街上,你可能会看见哪些典型的历史现象?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现象选取需符合时代特征与场景设定,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8 . 阅读以如图片,回答问题。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中文字说明:正面上部有十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此拓片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说出你的依据。
2020-12-0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较之唐朝长安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图一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器具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农具。

图二1923 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


(1)依据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当时社会出现了哪两大新兴的阶级?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机构的发展历程。



(2)请指出图二制度的名称及创立的朝代,分析三幅图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规律。
2020-11-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