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概述中国如何“抓住了新的时机”。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今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在高纬度地区寻找新海运航线的原因。基于全球化视野,简述这些行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重视海洋问题。
2020-06-13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选修)
3 .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对外政策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关闭了对外贸易的厦门、宁波、定海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中国人民不能自由开拓海外市场,对外贸的正常发展无疑起了阻碍作用……对国内商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三 27年前,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位,年均增长超过16%。——胡锦涛 2005年 4月 27日在菲律宾国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及其危害。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中共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根据材料二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从两种对外政策产生的不同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020-06-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两个聋子之间的对话”

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指出英使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了哪些要求?
(2)乾隆帝拒绝马戛尔尼所提要求的理由是什么?
(3)有学者认为,双方的此次交涉是“两个聋子之间的对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6 .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缎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画山水扇。……其余桥道仿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这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市民阶层,他们经济富足,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又有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推动了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等

材料二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选定了住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规模》等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布局、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辉《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及其动因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2020-08-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0·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当时的统治者切望能够拥有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孟子意识到增殖人口与增强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推崇统治者占据广大的土地,拥有众多的人口。孟子还注意到刑罚、赋税对人口生产的影响,提出:一、“省刑罚、薄税敛”;二、整顿好“井田”的阡陌、疆界;三、要求统治者行“仁政”,与民同乐忧。同时,孟子还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重要命题,主张成年男女要及时婚配。

——摘编自陈泉《浅评孟子有关人口质量的思想》

材料二   苏轼认为,从历史上看,人口愈多国家愈富的情况是存在的,故“管仲以阴谋侵鲁梁之民,商鞅亦招三晋之人以并诸侯”,但是他又指出人口众多的北宋,“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并生”,因此以人口的多寡来衡量贫富并不恰当。

——摘编自董淮平《苏轼、叶适人口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子实现“众民”的途径,并指出其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的人口思想,并指出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2分)
2020-03-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三次在线大联考(山东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具有儒家理念的商人们透过大行义举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怀。他们购义田、建学校、办赈灾、置义冢、施棺木、立祠堂,在闹灾荒时平价售粮、烧毁无法偿还的债券等。商人在家庭乃至家族中非常重视对后人进行“怀爱好义”的道德说教,所以在他们中间不乏义贾。这些义贾十分关心家族内部的教育,而且对当地的官学、私学慷慨捐资赠书,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办学兴教。商人们把自己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钱财慷慨捐出,回报宗族,回报社会,是受到儒家的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和社会成功动机的驱使,同时也使其经商行为在儒家价值体系中得到某种合理化的解释,人们一向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义与利在这里变成是相通的了。

——摘编自侯杰《明清时期的商人与儒家思想观念》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伴随着工业家的大量出现,“自助”观念真正得以大行其道。18世纪中期肇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那些能够抓住经济变革机遇的发明家、工厂主和商人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已经习惯了农业社会财富缓慢增长模式的人们对此很不适应,每一个“一夜暴富”的人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如欧文就曾提到,在1792年左右,一位著名的棉纺厂主塞缪尔·奥尔德诺在不久前即连续两年每年以获利1.7万英镑而闻名遐迩,因此当时人们都认为他非常有钱,是织造业和商界的大人物。这种现象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财富观念,并激起他们探究工业家出身和发财经历的好奇心,他们从日常观察中得出了对工业家起源的一般看法,认为早期的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是靠自我奋斗成功的。

——摘编自尹建龙、陈晓律《斯迈尔斯神话:19世纪英国社会对工业家起源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人大行义举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助”观念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并就思想观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

时间(年)

圈地法案(条)

圈占面积(万英亩)

1700-1760

208

34

1761-1796

1482

298

1797-1820

1727

331

……自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它越过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而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农场主的大土地占有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称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的理解。
2020-04-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夏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右规矩”,将“九地黄流”导入东洋大海。这“规矩”和“准绳”,就反映着古代的标准意识,其涵义之深广,是不同凡响的。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孟子把“规矩”和“准绳”的作用加以引申发挥,使之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了。“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主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材料二 从《梦溪笔谈》记载看,当时毕昇的活字印刷技术是标准件思想的一个典型应用。从活字制作、拣字排版、印刷,到拆版还字,实现了零件的互换和分解组合,达到了零件可反复利用的目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北宋李诫编订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把当时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和统一化,制定了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以及基本操作规范,类似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标准化作业。……除上面提及的度量衡、兵器、交通、印刷技术、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其他领域中涉及到统一化、规范化的实践还有许多。

---《中国古代技术标准化研究》

材料三 1798年美国正笼罩在可能要与法国开战的阴影之下,惠特尼接受美国效府的委托,在1800年前为美军供应10000至 15000支步枪。他按照枪支零件的尺寸设计出一套专门器械和流程,让一般工人通过使用它们分工生产不同的零件。用这种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零件尺寸及公差均一,任何零件皆能适用于任常一把同型号的步枪,只要将它们组装起来便可成为一支完整的步枪。

杰斐逊总统从一开始超就认识到惠特尼的发明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惠特尼“发明的不仅是机器,而且是新方法所采用的工序”,因为“只有机器,以它们不变的形状和规格的切割,才能生产可替换部件”。杰斐逊还进一步指出,这种生产原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对于修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360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标准化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行惠特尼标准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技术标准化的认识。
2020-03-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