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牛耕的图像自汉代开始出现,从图像上看,牛耕的方式从开始时的二牛三人发展到西汉晚期的二牛一人,到魏晋时期,出现一牛一人式耕作(如下图)。这一发展演变(     
A.说明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B.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提高了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D.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产生
2 .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到了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B.政局动荡引发耕作方式变革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D.江南地区人民饮食习惯改变
2022-11-04更新 | 132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17世纪中叶,江南地区的农学家、学者、官员,甚至连康熙皇帝本人都大力提倡种植双季稻,可是却并未推广开来。这是由于(     
A.人地矛盾趋于缓和B.经济结构多样化
C.重农抑商政策解体D.农民缺乏进取心
2022-10-31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云:“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B.传统经济结构的突破
C.百姓生活的富足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10-29更新 | 39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年来,湖北西部地区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情况如表所示。据此推论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北西部地区(     
年代地点器物
春秋时期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两件铁锸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其沱遗址一件铁镭
战国时期湖北宜昌朱家台遗址一批铁器,主要为农具
春秋时期湖北宜昌上磨垴遗址一批铁器,有镭、锋、刀等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秭归张家坪遗址二十余件铁器,有锸、斧、锋等
A.大土地所有制瓦解B.冶铁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C.生产方式经历变革D.私营冶铸业获得快速发展
6 . 考古学家在北京宣武门以西到和平门一带发现了151座汉代水井。东汉时,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奴县(今北京顺义),利用沾水(今白河)和鲍丘水(今潮河)流经其境的水利条件,组织农民开发稻田8000余顷,分给农民耕种。这从侧面反映出两汉时期(     
A.水利灌溉工程形成网络B.南稻北粟格局根本改变
C.水利助推农业产量提高D.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2022-09-2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盟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末年,赵过被任命为“搜粟都尉”,在西北地区成功试验并推广代田法。汉成帝时,议郎氾胜之结合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在代田法的基础上提出“区田法",后被朝廷任命为“劝农使者”,撰《氾胜之书》传世。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西汉中后期(     
A.政府积极改良耕作方法B.农业生产强调因地制宜
C.粮食单产持续大幅增加D.农民重视积累生产经验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发明了畜力牵引的铁齿耙、使用绳索软套、发明短辕的蔚犁以及耕耙耱技术。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存压力倒逼技术革新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受江南先进技术的启发D.良好政治环境的推动
9 . 下图所示可用来研究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     
A.农业生产的多样化B.百姓的农耕定居生活
C.养蚕缫丝技术进步D.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
10 . 西汉中期以后出现大批的大型铁铧,当时的搜粟都尉赵过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带有犁壁的大型铁铧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成为耦犁。耦犁的使用(     
A.使耕犁技术推广到珠江流域
B.说明铁犁牛耕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使耕犁技术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并向全国推广
D.说明我国古代的耕犁技术已经非常完善
2022-08-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