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发展对社会产生诸多影响。

商鞅
《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提取与此材料相关的两个主题并用史实分别加以说明。(要求提取论点明确,运用史实恰当,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06-11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徽州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留下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微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微州古村落》

材料二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明时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建筑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6-0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2021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仅不会措意于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于经营,赢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在明清的专制体制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明清商业资本的这些特点,导致当时中国的社会资本呆滞于流通领域,而没有广泛地向生产领域渗透,生产的规模化、社会化难以发展;科学技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激励,科技发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被堵塞。在视科技为“奇技淫巧”的社会价值取向环境中,科技发明的社会精神动力也丧失殆尽。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营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文化承古萌新的表现。
2021-06-0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历史试题
5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简表:

                         
由杂乱形状演变为规范形状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由地方铸币演变为中央铸币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以重量表示演变为通宝钱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四川成都地区诞生了纸币交子

材料二: 四川军阀混战的时代(从民国初期到20世纪30年代),各军阀为筹措军政费用,自办银行、自行铸造钱币,在全省或各自防区内通行。根据1935年四川省财政厅的调查,四川共发行地方货币的种类多达34种。1935年9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义发布《收销四川地钞及收兑四川杂币办法》,规定:自9月15日起,所有四川境内一切公私交易,均以代表国币之中央本钞为本位,地钞停止使用;凡持有地钞之军民人等,准以地钞八折兑换中央本币。在蒋介石和四川政府的强硬压制下,截至1935年12月31日共计回收地钞3772.6万元,在成渝两地公开销毁,随即四川币制归于统一。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收销四川地钞”的特点,分析其意义。
2021-06-0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中叶开始,位于江南三角洲低地地区的小农从事养蚕和制丝业,位于微高地地区的小农则从事棉花种植和棉织业。他们通过为该地区城市繁荣的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供给原料和中间产品,得以贴补家计中的不足部分。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此江南将粮仓地位让给了新开发的湖广地区,自己则继续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吴金成《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泣,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

材料三   2020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20214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编自央视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中叶江南三角洲地区粮食出现严重短缺的原因,并简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的现实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3日,在吕宋岛的马尼拉,河北岸的信奉基督教的华人居住区,晨钟都相继敲响。来自中国沿海港口的平底帆船,现在已经开始抵达这里。

1688年的世界上,正是这些帆船构成了把各地区联系起来的纽带。西班牙的大型帆船(alleon)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经济上看,马尼拉是17世纪下述两大重要经济活动的交汇点:一个是西属美洲银矿出产的白银大量流入,另一个是华人们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的商业企业。无论是哪一年,都会有一两艘西班牙大帆船,从阿卡普尔科穿越太平洋,把“新世界”出产的白银运到马尼拉,以购买中国丝绸、中国和印度的棉织品,以及“新世界”需求量甚大的其他精美消费品。

于是,“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浮出了水面。

——摘编自约翰·威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材料二   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货币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在近代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

——摘编自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汇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是一部“世界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工业“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这句话的认识。
2021-05-28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商业管理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周城市总体上为前朝后市的格局,据《周礼.匠人》记载,西周城的后边部分往往设有市场,并规定凡是官办的商业市场,均设置有专职官员负责商业管理事宜。市场管理的总负责人叫司市,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司市只要在市场入口处悬挂旌旗就表明可以开市,参市交易者从规定的入口进入市场,入口处由胥手持长鞭把守,其他管理官员则各司其职。开市后,首先要检查货物是否以假冒真,货物价格制订是否合规,贾师还要根据官府的需要制订商品价格,调节商品流通。西周政府对商业的干预使其商业发展状况逐步顺应了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水平。

——摘编自李佩等《探源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商贾反抗官府,“百工叛”的现象不断出现,“百工之丧职秩者”的现象较为突出。据记载,春秋时期,齐国致力于“通工商之业,使鱼盐之利”,郑国规定只要商人对国家忠诚,国家就不干涉,卫文公制定的“务财、训农、通商、惠工”的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战国策·魏一》载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管子·八观》也称当时有“粟行于五百里”者,战国时期,横贯东西和纵贯南北的水陆交通线业已形成。《国语·周语》记载,当时“黄金为上币,铜铁为下币”,“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口”,而“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人们纷纷通财鬻货,自此,谋利之风席卷整个社会。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商业管理的主要制度及其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在中唐到南宋,是泉州的快速发展时期,留存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图中所示为建于宋代的姑嫂塔、摩尼教遗址、清真寺三个建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泉州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遗址对于泉州海外贸易研究的史学价值。
2021-05-20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唐代的海外贸易已达波斯湾沿岸,主要贸易区域在巴格达经印度、马六甲至广州航线以北地区,宋代的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两宋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都有了很大增长,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选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无敌兴兵贪一时战功,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乾隆帝坚决拒绝苏禄国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的恳求。明清皇帝对藩属国进贡的礼品从不计较,还体谅该国情形,逐步减少贡品数量和进贡的次数,厚往薄来。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肄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

——摘编自张顺洪、高翔等《明清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建立封贡体系的原因,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