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棉花种植由西北和南方向渭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传播。我国人口数量在宋代有大幅度的增长,人口的大量增加,原有的丝麻等纺织纤维材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口大量南迁,且人口密度大,江南人均耕地少,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棉花轻薄柔软价格较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植棉,棉花种植迅速普及。没有宋元时期江南植棉业的普及和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就没有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明代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

——摘编自史宏达《论宋元明三代棉纺织生产工具发展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

——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局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学者认为,就政策或制度而言,隋唐是一个二分的时代,隋朝和唐朝前期是一个继承与整合的时代,唐朝中后期是一个损益与创新的时代。
阶段政策或制度说明
隋朝和唐朝前期:继承与整合地方行政:层级变化与官员任命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制,地方佐言由中央任命,有效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法律制度:“以礼为本,礼法并用"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集中唐以前法律大成的法典,也是以后各朝代制定和解释法典的蓝本。
唐朝中后期:损益与创新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的损益唐中宗以后,三省机构仍然存在,但是严格意义上的三省制名存实亡,原中央行政机构职权逐渐破坏,从“职能中心“逐渐演变为事务中心”。
地方行政:重归三级与藩镇割据唐朝的地方行政体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安史之乱之后,册封节度使,灌镇形成。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我国便已存在“富南大贾,周流天下”的情况。然而当时进入长途流通领域的,只有金银珠宝之类体轻价昂的商品,粮食等大宗货物的贸易往往仅限于其产地及附近区域进行。虽然历代政府也通过漕运调运粮食,但一般商人则不敢问津。因此,长期以来便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货物转运原则:“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北宋时期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网把东京、江淮、关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起来。随这些条件的成熟和形势的变化,商贾们置流行数百年的“千里不贩籴”的原则于不顾,争先恐后地挤上长途贩粮的征途,这是北宋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摘编自王兴文《北宋滑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1)为说明材料一的观点,该学者搜集了表中的材料,请补充完整表中两个阶段的信息。(每个阶段补充一个方面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商人突破“千里不版籴”的转运原则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1-09-0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30 日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该决定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标志着人民币将成为第五大国际货币,也将成为第一个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材料二     1935年,年113日,南京国民政府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节选):

一、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

四、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XXX年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摘自张建平、李安《孔氏家族全传》

材料三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制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
2021-08-25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带一路”战略与古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示意图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请回答:
(1)“一带一路”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有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路兴则国兴,请列举,丝路的兴盛伴随过历史上哪些王朝?
(2)历史上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设立过哪些机构?
(3)南宋时,由于西夏的阻隔,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起来,当时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口分别是?官府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的机构是?该机构所在港口,专供外国人居住的场所是?用于番货交易的是?
(4)“丝绸之路”被誉为“文化运河”,请列举5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果。
2021-08-0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11校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5 . 图1、图2、分别为中国古代西汉和唐朝的手工业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提取图1、图2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在此时期,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仁宗时,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市合体,新式城市出现。单就从反映流通领域商品价值量的货币总供给来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铸币量就要超过唐朝几十年铸币量的总和,可以想象出当时以交换为目的输入到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是何等的惊人。宋代时的中国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的50多个国家通商。

——摘编自赖宝成《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材料二 城市的繁荣、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不断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萌动,这些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传统社会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也是因为商品经济在种种束缚中不能充分发展,无法完成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向近代化萌动”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宋朝在商业发展方面,比前面任何朝代都大胆的多,商业繁荣的程度也前所未有。若说宋朝发生了“商业革命”,这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毕竟无论是商业环境、商业观念、城市功能,还是经营模式、货币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如若将其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欧“商业革命”进行对比,不免小巫见大巫,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出现“商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二   全国工商联是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工商企业的民间商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进言建议,同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国工商联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2021-07-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06-11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中叶开始,位于江南三角洲低地地区的小农从事养蚕和制丝业,位于微高地地区的小农则从事棉花种植和棉织业。他们通过为该地区城市繁荣的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供给原料和中间产品,得以贴补家计中的不足部分。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此江南将粮仓地位让给了新开发的湖广地区,自己则继续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吴金成《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泣,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当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

材料三   2020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20214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编自央视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中叶江南三角洲地区粮食出现严重短缺的原因,并简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的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唐代的海外贸易已达波斯湾沿岸,主要贸易区域在巴格达经印度、马六甲至广州航线以北地区,宋代的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两宋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都有了很大增长,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选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无敌兴兵贪一时战功,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乾隆帝坚决拒绝苏禄国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的恳求。明清皇帝对藩属国进贡的礼品从不计较,还体谅该国情形,逐步减少贡品数量和进贡的次数,厚往薄来。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肄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

——摘编自张顺洪、高翔等《明清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建立封贡体系的原因,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