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朝、唐朝、明清)的商业中心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商业中心分布信息,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2 . 下面图1和图2分别为18世纪晚期中国、英国商品贸易情况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张亚东《18世纪英第一帝国的贸易与经济成功》等绘制


观察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中国相比英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英国方面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 以上。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职能和性质两方面比较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不同。
5 . 政策的不断创新与调整,推动着社会进步与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白银货币化的条件。并分析中国最终未能完成社会转型的原因。

材料二   列宁认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一一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冲击”的办法是指什么?概括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材料三   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吉尔伯特罗兹受《中国的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的“新的体制”是指什么?有何作用?
2020-09-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融入世界与国家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费兰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2)上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取得的成就。
2020-08-0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约在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商业信用机构。它起源于银钱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清代钱庄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东南各大城市。设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郑州等地的银号,其性质与钱庄相同。票号是清代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信用机构。道光初年山西平遥县日升昌票庄是最早的一家。其后,平遥、祁县、太谷三县商人继起设立票号。形成山西人独占的一大新兴行业,通称山西票号。外国人称之为山西银行。

材料二   法国人让·里瓦尔在《银行史》中说:“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被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18世纪后半叶,英国的银行组织被所有的欧洲观察家视为样板。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致富论》中就写道:“英格兰银行同政府本身一样稳固。”……英国银行业领先世界。

材料三   1944年,美国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激烈之际,邀请44国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以期奠定世界货币新秩序的基础。布雷顿森林会议产生了两个新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摘编自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银行”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英国银行业在17—18世纪“领先世界”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8 .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

——《宋朝事实》

材料二   明初,政府承元代之制,发行纸钞,禁止金银的流通。但由于纸币的通货膨胀,在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民间主导的流通货币。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政府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二为一,计亩征银,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赵轶峰教授认为,货币的白银化给传统的社会经济关系带来强烈的震动。

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l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 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l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l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货币改革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流通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货币的白银化对传统的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
9 . 回顾历史,启迪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市建甚盛,列市如栉,酒炉楼阁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多少,一日可尽。”

﹣﹣宋范成大《吴船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判断“南市”的类型,并概括宋代“市”的发展情况。

材料二: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试着选择一种观点进行阐述:
①17、18世纪中国“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请以“海禁”政策的影响为例加以说明。
②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将中国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请以明清时期经济、思想领域出现的新状况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此时,刚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又迎来了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浪潮。面临着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再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在这个关键时期,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加速中华民族的大发展,使中国尽快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是邓小平费尽心力考虑的大问题。1978年3月,他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认识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为“抓住机遇”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及做出该决策的会议。根据材料三,简析做出这一决策的现实原因。
2020-07-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的外贸多出现国际贸易逆差,处于通货纯流出的状态。只是到了明代和清代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明清时期所谓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0.26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显示,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和咨询服务等领域。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简析成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