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社会对博览会认知的变化历程

时间有识之士的代表性观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博览会为“聚珍大会”“赛奇公会”“种种奇巧,不可思议”博览会“志在联友谊,奖人才,广物产,并藉以通有无”
19世纪末博览会有八利“联交谊、扩物产、奖人才、察商情、广贸易、增关税、兴商地、除积习”“中国不兴商务则已,中国而兴商务,必自赛会始”西国“足以开益商学神智者,尚有赛会一法”
20世纪初博览会“鼓励国民之精神,融洽万国之交际,比较全球之实业,以作20世纪后商战之竞争也”“充实国民经济之能力,使之人自为战,制胜于无形之竞争,以收回已失之利权”“欲发生农工商民之世界思想、国家主义,尤非借赛会之力不可”

——转引自洪振强等《论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观念认知》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段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上海社会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商业企业的资本主义发展不仅在起步时间上早于工业企业,而且商业资本的数量也超出工业资本近一倍。因此,在讨论近代上海城市经济由传统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时,对商业企业的发展及其制度的演进情况需尤为关注。近代上海资本主义新式商业首先从洋行开始,其后发展到华商洋庄及洋布、五金、西药等行业,至环球百货的兴起标志着上海新式商业发展到高峰。上海开埠后从原来封闭式的内贸市场迅速转变成开放式的外贸市场,在外资的影响下,上海兴起了一批近代新式商业企业。新兴的商业行业在发展中往往会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许多旧式的商业企业也开始走上股份制道路。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和上海市民追求时尚的消费习惯的影响,新的商业行业不断产生,清洋布店、呢绒匹头号、针织品商店、钟表眼镜店从无到有,百货行业从广货店到京广杂货店再到华洋百货店、环球百货公司。

——摘编自陆兴龙《近代上海商业企业的发展和制度演进》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3-2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中国海关1864—1895年来华外国轮船吨位数的统计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较大增长
②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反映了中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④这一数据的上升与中国主权的丧失和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央视财经网曾于2012年播放了一档纪录片——《中国商人》,该片指出清末除了一般商人群体十分活跃外,对历史发展有更大影响力的是另外三类商人群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得当)
5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当时的地租额是很高的,一般是占其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利润一般是10%左右甚至达到30%.上述状况表明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D.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
2020-03-02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渭南市咸林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网上自我检测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中等社会”,此类社会组成人员主要有小绅士、近代知识分子记者、编辑、律师、医生、近代学堂教师、职业革命家等,特别是“知识分子”,被誉为“制造新中国之良工”,近代中国“中等社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革命运动的高涨B.近代经济的发展
C.社会观念的嬗变D.民族危机的严重
2020-01-10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近代中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18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 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

——摘编自邹晓涓《近代中国产业诂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材料二 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阻碍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8 . 分析我国《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造成这种地区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B.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清政府控制力量强弱的体现D.通商口岸商人政治诉求强烈
2019-12-2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上海变迁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作为松江府辖下的一个滨海小城,上海始终仰慕苏州,追随杭州。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即在世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1881年《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后来出版的《上海指南》用三个排比句来形容上海形象: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材料三   近代上海的崛起,不仅改变江南固有的城市格局,而且加速了上海与江南腹地的互动,并以一种新的经济力量,重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20世纪初期,就已有人把这种互动中的重构,不无夸张地称为“普遍的‘上海化’”。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轮到苏、杭来沐浴“海上洋气”了;以前富庶莫过苏杭,现在是“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苏智良《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


(1)明清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呈现怎样的特色?
(2)上海开埠后至今已有多少年?最早来上海淘金的洋人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3)近代上海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力量”和“人文秩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近代上海地位的变迁?
2019-11-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民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