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1 . 19世纪70—80年代初,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企业,均由私人资本集股创办,但无一例外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一做法
A.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炭业的控制B.反映了商办企业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C.有助于缓解民族工业的资金困难D.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创办实业的限制
2 .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2020-11-18更新 | 54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0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3 . 据统计,到1860年止,外国在华设立的船舶、印刷、食品、制药等企业共有30余家,主要设在上海、香港、广州厦门、澳门等地。此外,外商还投资于航运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等。这些企业客观上
A.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催生了中国的近代企业
2020-11-15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顽固派把该企业(注: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视作眼中钉,必欲毁之而后快。在竭力诋毁的同时,舆论上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即官府监督控制下商股商办的形式不满。1877年秋,山西道监察御史董儁翰奏请“轮船招商局关系紧要,急需整顿”,并称“论者或谓该局应仿照船政成案,专设大臣一员管理”。……要求加强官府的监控,乃至实行统制。

——罗肇前《晚清商办与官办的斗争》

材料二 李鸿章说:“惟是经理商局与别项官事稍有不同,只能综其大纲,略其细故,头绪既繁,岂能处处尽善!交涉既广,岂能人人惬意!若必吹毛求疵,朝令暮改,则凡事牵掣,商情涣散,已成之局,终致决裂,洋人必窃笑于后,益肆其垄断居奇之计。是现成生意,且将为外人所得,更无暇计及东西洋矣。……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缴清公款,此后商本盈亏与官无涉”。

——《洋务运动》

材料三 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招商局条规》中规定(节录)1.招商局股份议定每股以规银一百两为率,每股官利,定以按年一分起息,逢闰不计,年终凭股份单按数支取,不准徇情预支;2.有能代本局招商至三百股者,准充局董;3.本局轮船逐趟开往某处,所收水脚搭客银两,先附刊当日《申报》,以昭诚信。除去官利等一切开销外,如有盈余,仍复收入股内,添予股份单,官利仍照前例。三年后应如何议分之处,容临时邀集各股东妥商办理;4.本局凡有股份者,定于每年215日午前,赴总局会议,风雨不改;5.凡有股份者,如欲将股份单转售他人,惟只准售于华商。……其它各官督商办企业也都有类似的规定。

——李玉《论晚清“官督商办”公司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企业的经营方式有何舆论争执?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主张怎样的企业管理?指出“这一主张”的理由。
(3)材料三说明洋务企业在“运作模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信息论证说明。
(4)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企业“官督商办”的辉煌时期,其“功过”两可。请以此为立论,写一篇历史论文。
2020-11-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校内自制二模历史试题
5 .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
2020-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卷
6 . 1895年3月,榜眼黄自元投入长沙近代化热潮,兴办实业,出任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董事。同年,状元陆润庠在家乡苏州创办了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两家近代工厂。这些现象反映了
A.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资本输出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C.新式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D.传统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2020-11-10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晚清时期我国兴起了一批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等,这些地方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拥有一定的财富。这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逐步变化D.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新高考)
9 . 整个19世纪下半期,在华各类外商企业中,华商附股现象极其普遍。如1862年创办的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其100万两开业资本中有六七十万两是华人投资。附股现象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缺乏商办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B.政府禁止私人投资兴办企业
C.外商企业资金匮乏D.洋务企业不注重吸收民间资本
10 . 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顺记”。因为叶澄衷在经营过程中重视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就委托“顺记”帮助推销煤油,“顺记”以此为契机得到快速发展。该现象表明当时
A.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
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
C.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诞生
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