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上海鳞爪》(1932年)载:“十几年前,只有福州路一家女子植权公司完全是女性充店员……到了目下,商号中雇用女职员的潮流已风起浪涌……也有和男店员同柜的……至南京路之女子商业银行,顾名思义,当然以女子充行员了。”由此可知(     
A.社会变迁影响女性社会生活B.西方的生活方式得到认同
C.上海金融业呈现近代化趋势D.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2022-07-09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曾再三呼吁妇女不可轻忽家务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劳务与家务必须并重,不可偏废;1950年代末期,政府又提出要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主张,鼓励妇女出外务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B.妇女就业能力的提升
C.经济建设加速的需求D.政府妇女政策的转变
2021-08-24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7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7年3月著名知识分子温世霖、吴芷洲创办《醒俗画报》,图画“看吸烟之害处”“私贩烟土”“行同狗彘”是该刊某一期的其中三幅。据此判断,《醒俗画报》创办的动机是
A.唤醒国民,校正陋俗B.传播西学,启迪蒙稚
C.广播时事,教授新知D.倡导禁烟,强健体魄
4 .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取缔奇装异服办法》,对妇女衣着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如衣叉须近膝盖,短衣须着裙,女公务员禁止烫发、染指甲,禁着睡衣拖鞋上街等。这表明(     
A.国民政府实行独裁统治B.近代女性社会地位较低
C.近代中西文化观念对立D.政府试图重塑社会规范
5 . 七八十年代之前,乡村大多是平房瓦房,家家户户紧挨一起。进入新世纪,多数人家住上了两三层小洋楼,泥泞的乡村小路变成了平整马路,旧日贫穷落后的村落,变成了如今的新农村,人们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这一变迁(     
A.见证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B.源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受西式建筑风格深刻影响D.国家成功实行西部大开发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单位:亿元)

时间19781990200020102016
产值3678.718667.8100280.1401512.8744127.2

表2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统计表(年末)

重要年份1978198520122018
农村贫困人口数7.7亿6.6亿9899万人1660万人
时间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六年减贫
每年农村脱贫人口数1650万人1232万人1442万人1240万人1289万人1386万人8239万人

表3 我国贫困地区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变化表(年末)

20122018
居住条件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39.2%67.4%
竹草土坯房7.8%1.9%

耐用消费品
(百户)
电冰箱47.587.1
洗衣机52.386.9
彩色电视机98.3106.6
汽车2.619.9
计算机5.317.1
基础设施条件电话93.3%99.2%
有线电视信号69%88.1%
宽带38.3%81.9%
垃圾集中处理(自然村)29.9%78.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重大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表与表之间、某一表中任意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简析其原因。(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摘编自岳麓书社《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


上表为岳麓书社高中历史教材《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目录,从中选取相互关联的两课,重新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选取的两课标题,写明论题,联系符合逻辑,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8 . 下图是1953年题为《劳动模范妇女屏》的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B.服饰着装融入了欧美时尚潮流元素
C.基层劳动者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D.妇女积极参加人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2021-12-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初,中国城市社会风尚为之一变,连王公府第和大宅院的女眷们对衣料的选择也以趋新为尚,她们买花丝葛、物华葛、物华纱以及印度绸等高档衣料替代鸳鸯芙蓉纱、实地纱等传统丝织品。”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崇洋成为社会主流风尚B.社会消费观发生了变化
C.百姓生活达到富贵状态D.西方在华商品遭到抵制
2021-07-18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社交圈子日益扩大,一般人尤其是商人为了拉拢关系网都乐于请客吃饭。上海富商在酒楼大宴宾客:“海味山珍任品题,新新楼上夕阳西。一筵破费中人产,忘却糟糠尚有妻。”这反映了(     
A.社会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B.上海地区民族工业持续发展
C.奢侈消费是城市消费的主流D.消费的目的是满足生活需要
2023-02-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