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中西交流的大规模展开,钟表开始作为生活用品在市面流通。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钟表对学生作息做出精确规定,此后,各大学堂相继仿效。1876年正式通车的吴淞铁路,诞生了首个列车时刻表。1880年代后,钟点时间已被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近代企业普遍使用。同时,上海等地的政府机关开始对上下班实行精确的时间规定。到1890年代,钟表在城市的洋行、娱乐房、茶馆等商业机构中,也已被广泛使用。20世纪初,座钟与手表作为时髦的象征已经进入普通中产家庭与内地城市。

——摘编自封磊《晚清都市钟点时间的社会化及其现代性》

材料二   1893年我在乡村私塾读书时,时钟是很难见到的。家塾里当然没有钟……时间是靠日晷来计算的。我的父亲因对西方机械技术感兴趣,1895年在书房置办一座时钟。每当整点报时时,却被当时家里的雇工及村民视为“鬼在作怪”。在乡村,时钟实际上并不必要,因为在乡村里,时间算得再准也没有用处。早两三个钟头,迟两三个钟头又有什么关系。乡下人计时间是以天和月为单位的,并不以分或小时来计算。

——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钟表在中国推广使用的原因。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晚清中国人接受钟点时间观念,分别有何局限?据此指出晚清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 . 20世纪30年代,广东台山县涌现了一批经营冷饮、西餐的餐馆,其中冷饮最受欢迎,如刨冰、汽水、冰淇淋、冰咖啡等。这些冷饮很快就在本地流行起来。这反映了当时台山地区
A.社会风气趋于奢靡腐化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C.进步文明观念逐渐传播D.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2021-04-01更新 | 928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永威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所示为1912年出版的部分女子期刊。据此可知,当时
期刊创办地点创刊人/机构主要内容
《江苏大汉报》苏州张昭汉提倡女学
争取女权
宣传进步思想
《女权月报》上海文典、乐勤
《中华女报》上海汤云秋
《女界报》成都吴曾兰
《女铎报》上海广学会,主笔为美国人亮乐月宣传进步思想
《女权》上海张亚昭
《女子白话旬报》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总编辑唐群英
A.解放妇女成为社会共识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扩大
C.大众传媒推动思想解放D.期刊是传播新思想的主要载体
2021-03-20更新 | 30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21-03-20更新 | 1828次组卷 | 113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021-03-02更新 | 334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历史试试卷
7 . 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大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此种服制
A.是近代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具体体现
B.体现了当时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
C.使近代我国着装开始与现代文明接轨
D.表明政府急于获得西方列强承认
2021-02-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暑假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改变了自有学校教育以来三千多年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新学制”,取消了男女中学之间的差别。至此,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从教育制度上肯定下来。当时的学生开始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向往西方文明的社会方式,追求西方的文化,而男女平等的思想也在这种情况下慢慢的在青年们的头脑里点燃。例如新文化时期的女性是改革者当中的佼佼者,这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在思想上的觉醒,标志着日后的人们将会对沉睡在封建礼教中的女性主权更加重视,启发着当时女性追求西方那种贞德式的形象和待遇。于是,千年的女权,从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正式解放,迈向更民主的社会。

——据蔡佳燕《论新文化运动》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兴起的意义。
2021-02-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晚清时期,大量的日本食品逐渐传入中国,如鲍鱼干、鱼翅、海参、海带和干贝等特别受中国人的欢迎,日本食品紫菜、调料味精等也相继传入中国。这说明,晚清时期
A.“崇洋媚外”风气日益盛行B.物质消费生活出现西化现象
C.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D.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日渐富足
2021-02-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民法典》,其中“亲属篇”将婚约视为契约,且不再认定收授聘财是婚约成立的核心条件。此外,还废除了诸多繁琐的礼仪。这些变化本质上反映出
A.近代中国法制建设臻于完善B.社会生活渐趋近代化
C.西式风俗礼仪深受国人喜爱D.儒学伦理受到了质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