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材料二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三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3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5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 年,伦敦有 25 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 16 倍。到 1801 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 96 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 11.4 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下面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时间新的城市用语

1872
租界、洋房、接声筒、礼拜、女王、大菜、啤酒、马车、香水、洋肥皂、
欧洲、风扇、自鸣钟、马路、地球、风雨针、电表

1893
洋场、租界、工部局、煤气灯、电气灯、电报、电杆、地火、抛球场、
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1906
地球、铁路、轮船、工程局、洋场、公会、警察、公家花园、博物院、
商品陈列所、会审公堂、外国律师、领事、西商总会、洋务局、制造局、
招商局、学务总会、女学堂、师范学堂、商会、银行、公司、印书局等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 作简要评价。
(3)19 世纪伦敦和上海的发展反映了近代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17-08-29更新 | 61次组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 年,伦敦有 25 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 16 倍。到 1801 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 96 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 11.4 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下面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时间新的城市用语

1872
租界、洋房、接声筒、礼拜、女王、大菜、啤酒、马车、香水、洋肥皂、
欧洲、风扇、自鸣钟、马路、地球、风雨针、电表

1893
洋场、租界、工部局、煤气灯、电气灯、电报、电杆、地火、抛球场、
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1906
地球、铁路、轮船、工程局、洋场、公会、警察、公家花园、博物院、
商品陈列所、会审公堂、外国律师、领事、西商总会、洋务局、制造局、
招商局、学务总会、女学堂、师范学堂、商会、银行、公司、印书局等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 作简要评价。
(3)19 世纪伦敦和上海的发展反映了近代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国共对峙十年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6 .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