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餐饮业与时代发展]

材料18世纪以前,西欧人很少外出就餐,绝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做饭吃。

1765年,巴黎大街上一个名叫布朗热的男子开设了一家有座位的餐饮店,并称之为“餐馆”。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贵族佣人大批失业。无奈之下,他们掀起了一场餐饮业的变革。1789年,巴黎的餐馆不到百家。随着各地人员流动,越来越多的餐馆出现在巴黎街道。十年时间,餐馆数量已增长至500家,餐馆已变成王公贵族家餐桌的替代品。

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家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它们从生产单位变成了消费实体。人们开始离家工作,也在其他地方展开各类社交活动,包括饮酒吃饭等消遣项目。城市中酒店、餐馆、酒吧成倍增长,1818年发表的《伦敦一览》中评价:“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座都市能给予劳动者与中产阶级如此多的生活享受。”

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不断延展,汽车快餐餐厅的拓展也紧跟其后,把守在各个高速出口附近。很快,快餐就在全美国流行起来。快餐店对产品标准进行数字化管理,任何人只要按照数据操作,都可以炸出味道统一的薯条。

——摘编自[英]威廉·席特维尔著《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西方餐饮业发展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时期,评析这一时期餐饮业的发展。
2 .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主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二: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持续了三个多月。它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此后八年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称其为“民族典型”。

——摘编自《资深外交官厉声教追忆老上海的抗战岁月》

材料三: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转型较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清末民初, 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 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
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餐是西方国家膳食的统称,中国人初称之为“番菜”,亦称“大菜”。鸦片战争以前,西餐就由外国传教士献艺款客和使节进贡的方式传入中国,像“西洋饼”、“葡萄酒”等西洋名品在宫廷、王府和权贵之家的宴席上可以见到,但对中下层社会来说,这些西方食品只是他们私下聊天的趣闻。鸦片战争以后,西餐开始在一些沿海通商城市流行,清末各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和“咖啡店”。不少中国食店也开始增营西餐或“日本料理”。北京在光、宣之际,即有醉琼林、裕珍园、得利面包房等30余家西式食品店,天津、上海、广州、汉口等城也有类似的情况。辛亥之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见,这种风气由城市而农村、由沿海而内地,以至一些边远县城也开始流行西餐。

——摘编自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

材料二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等。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摘编自陈光《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西餐传入中国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文化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们生活习俗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 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
2022-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竹枝词三首考非何物共呼名,市上相传豆制成。色类砂糖甜带苦,西人每食代茶烹。

——摘编自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

牛酥羊酪作常餐,卷饼包麰日曝干,留行中华佳客到,快呼请上水晶盘。

——摘编自招隐山人《申江纪游》

荷兰冰水最清凉,夏日炎炎竞爱尝。中有柠檬收敛物,涤烦祛秽带琼浆。

——摘编自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

材料二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等。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摘编自陈光《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文化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们生活习俗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天津以近邻首都、交通便利和临海等优势,进口商品中生活消费品占最大比重;北京长期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形成了以消费为主、以服务性商业为核心的消费型城市,是土洋货巨大的消费市场。京津城市的上述特点使京津市民便于、乐于接受西方新事物,在衣食住行方面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民国初年,京津市民在衣着服饰方面对西洋文明的崇尚愈加明显,服饰质地日益西化,进口呢绒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毛皮衣料,机织细洋布逐渐取代了粗厚结实的土布;上层社会的人们,新潮者穿着西装、中山装,城市工商界人士及乡村绅士仍然穿看长袍马褂,女子服装则以旗袍为主流;一般百姓则穿着圆领对襟的短上衣和不开缝的长裤,妇女穿着圆领右大襟的短襦。还有的人将中西服饰一起穿在身上,显得不伦不类,十分滑稽。中山装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和结合中国人的穿着习惯和传统服装的特点创制而成的,在国际上亦被视为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

——孔祥字《“西化”影响下的京津市民物质生活变迁(1912~1937)》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变化的原因。
2021-07-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   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6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2021-07-08更新 | 4298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婚姻观念在近代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子女的婚姻必须由家长决定,没有感情基础的男女被“父母之命”强行捆绑在一起,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近代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思想也传入了中国,大量介绍西方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婚姻制度的刊物出现,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传统婚姻的弊端,也纷纷将西方的婚姻观念引入中国。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兴办的企业和本民族资产阶级工厂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在自然经济解体后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工厂,不再一味依赖父母。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众多有关妇女解放的文章,允许女子提出离婚。女子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女性身份地位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提高。1930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民法亲属编》中针对旧式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规定作出更正,制定一些旨在保护妇女权益的规定。

——摘编自任燕《浅谈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迁及原因》

材料二   1950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北京颁布,这是新中国的首部国家大法,宣布废除包办、强迫的婚姻,实行婚姻自由,建立一夫一妻的新婚姻制度。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我的生活我主宰”,60年,女性的脚步何其匆匆。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女性心中始终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信念——渴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摘编自《60年中国婚姻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女性对婚姻自由追求的认识。
2021-05-17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寰志略》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影响材料三中英国婚姻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3)综上所述,影响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8-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